黨務公開丨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關于支持樂山高質量發展加快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的意見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關于支持樂山高質量發展加快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的意見
(2023年12月8日)
支持樂山高質量發展、加快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是促進“五區共興”的重要舉措,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二屆歷次全會決策部署,打造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促進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現就支持樂山加快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認真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深入實施“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支持樂山做強優勢產業、做精特色產業,進一步擴大經濟總量、提升城市功能,增強創新驅動能力、綜合承載能力、輻射帶動能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綠色硅谷、享譽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全省重要的區域交通物流樞紐。
到2027年,樂山區域中心城市能級大幅提升,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400億元以上、占全省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力爭年均增速比全省高1個百分點以上;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建成晶硅光伏、新型建材、綠色化工等千億級和核技術應用、食品飲料等五百億級產業集群,年接待游客量超過1億人次、年旅游收入超過2000億元;城市功能品質持續提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年均增幅力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建成,連接成都、聯動川南、輻射攀西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網絡加快完善,空中客貨運輸網絡基本形成,港口吞吐能力穩步提升。到2035年,樂山經濟綜合實力、創新發展能力、城市承載能力、區域帶動能力實現更大突破,力爭建成Ⅱ型大城市,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二、以建設中國綠色硅谷為重點,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
(一)聚力打造中國綠色硅谷。統籌優化晶硅光伏產業布局,引導電池片、組件及配套產業落地樂山,發展晶硅光伏全產業鏈,協同打造成樂眉光伏產業帶。建設晶硅光伏創新發展區,支持創建晶硅光伏省級技術創新中心、中試研發平臺等高能級創新平臺,組織實施一批重點研發項目和成果轉化示范項目,推進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樂山造”晶硅光伏產品開發國際、國內市場,拓展應用場景,支持晶硅光伏企業參與全省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實現綠電生產循環利用。推動電子級多晶硅向晶圓制造、先進半導體、集成電路及設備等領域延伸,打造電子級硅材料產業鏈。
(二)建設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高地。支持樂山大力發展同位素生產及應用、輻照加工、核醫藥、先進核能、核能高端裝備等產業。加快建設核技術應用產業園,推進同位素及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試基地建設,推動醫用同位素及藥物國產化替代,建成醫用同位素生產基地。規劃建設核能裝備產業園,打造核能高端裝備研發生產高地。推動央地合作,組建省級核技術應用產業聯盟。
(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引導新型建材產業優化結構,向高端釩鈦產品、高端不銹鋼制品、高端陶瓷、裝配式建筑領域拓展。推動化工產業實施綠色化升級改造,延伸鹽化工、磷化工、精細化工、氟硅新材料等循環產業鏈,整合產能資源,積極探索化工企業退城入園、退岸入園有效路徑。支持煤炭、鐵合金等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支持發展稀土加工及稀土新材料產業,建設稀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基地。延伸茶、酒等食品飲料高附加值產業鏈,建設樂山味道·川菜預制菜產業園。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促進數字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建設新型數據中心。支持發展新型儲能、高端天然氣化工新材料、氫能綜合利用等產業,支持電網側新型儲能電站建設。
三、以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為牽引,加速推進服務消費繁榮發展
(四)大力發展特色精品旅游。深入挖掘綠色、紅色、特色旅游資源,實施景區提檔升級工程,打造精品旅游業態、產品、線路,拓展國際旅游市場,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做強大峨眉旅游圈,支持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爭創世界級旅游景區,推動峨眉山、瓦屋山、轎頂山等景區聯動,促進大峨眉交旅融合發展。做優小涼山旅游圈,完善峨邊黑竹溝、金口河大瓦山、沐川竹海等景區配套設施。加快建設大渡河風景道(樂山段),串聯沿河優質旅游資源,打造山水畫廊大峽谷。
(五)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支持創建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擴大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樂山大佛旅游文化節、中國·四川國際峨眉武術節等知名文旅節會品牌影響力。推動實施樂山大佛、峨眉山古建筑群等文物古跡保護重點項目,支持成立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研究院,建設川渝石窟保護研究聯合實驗室,爭創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和小涼山彝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加強地名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有序公布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推動岷江流域(樂山段)生態文化旅游綜合保護與融合發展。支持發展休閑度假康養旅游,建設大峨眉中醫藥文旅康養深度融合走廊,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康養勝地。
(六)提升區域消費發展能級。實施消費提質擴容計劃,不斷豐富美食經濟、夜間經濟等業態,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加快建設嘉州食品產業園區,培育一批美食街區,提高蘇稽蹺腳牛肉特色小鎮影響力,擦亮“樂山小吃”“樂山味道”名片,樹立“川派餐飲創新發展先行區”標桿,支持打造“世界美食之都”。豐富夜食、夜購、夜游、夜娛等產品供給,提升煙火嘉州城品質,推動建設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充分挖掘國學文化、民族民俗等資源,做強“樂游嘉學”研學品牌。支持發展首店經濟,引導知名品牌、新潮品牌入駐樂山。
四、以建設區域交通物流樞紐為支撐,加快提升互聯互通水平
(七)完善內聯外暢交通網絡。加快構建市域互通、縣際互聯、鄉鎮暢達的交通路網,提升區域綜合交通樞紐能級。研究論證重慶至自貢至雅安鐵路,支持成貴高鐵樂山站擴容提質。加快建設樂山至西昌、資中至樂山、天府新區經眉山至樂山等高速公路,適時開工建設成都至峨眉山、樂山至滎經高速公路,加快推進屏山經馬邊至峨邊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建成投運樂山機場,打造重要旅游支線機場,在峨眉山市、馬邊縣、峨邊縣等地規劃建設通用機場。加快岷江港航電綜合開發利用,推進樂山港、瀘州港、宜賓港一體化發展,支持樂山港打造成都平原經濟區“天府港”。
(八)促進多式聯運物流發展。依托成昆鐵路、大件公路、樂山港構建多式聯運體系,完善集疏運服務功能,推進鐵水聯運、公水聯運,支持打造“無水港”。支持規劃建設鐵路國際物流園區,加強與成都國際鐵路港聯動,拓展至東南亞、中亞跨境直通國際運輸,爭取增設開放口岸。大力推動“公轉鐵”“公轉水”“散改集”,支持鐵路專用線向重要樞紐型港區、大型工礦企業和物流園區延伸,優化貨運站點布局,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和運輸效率。整合城市配送、快遞倉儲、冷鏈物流等資源,推動嘉州商貿物流園區、樂山北站集裝箱物流園區等建設。
五、以建設高品質宜居宜業城市為方向,著力增強綜合承載能力
(九)壯大城市經濟核心載體。促進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推動產業園區化、園區城鎮化。支持符合條件的開發區擴區調位,推動樂山高新區提質賦能、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推進五通橋經開區、沙灣經開區創建國家級經開區,支持樂山市五通橋區、犍為縣申報認定化工園區。加強產業園區生活配套,完善現代社區、公共服務功能,推動符合條件的園區向城市綜合功能區轉型。
(十)強化人口吸納和服務功能。推動建設城區常住人口超百萬的Ⅱ型大城市,擴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促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支持樂山依法依規增加高等教育資源,推動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轉設和列入省“十四五”高校設置規劃的項目落地。支持樂山師范學院申請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推進省級大型醫療機構與樂山開展“一院多區”建設,支持樂山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打造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支持樂山醫療機構創等升級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支持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深化省級城市更新試點,推進省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提升城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推動危險化學品專業應急救援基地、應急救援與公共安全水上訓練基地建設,增強應急管理和救援能力。
(十一)加快綠色低碳城市建設。支持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加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推進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生態廊道建設及流域露天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強化區域環境治理和生態環境安全風險防控,落實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岷江港航電庫區保護,提升生態環境監管、監測能力。因地制宜推動地熱能等清潔能源開發,支持重點行業企業節能改造和能源清潔化改造,推進樂山高新區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樂山能源大數據中心試點,全面建設“無廢城市”。
六、以建設業興人和嘉州新鄉村為抓手,積極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十二)引導鄉村經濟多元發展。支持現代農業園區提檔升級,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規范商標品牌指導站建設,擦亮區域公用品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推廣稻藥、稻菜輪作等模式,助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培育壯大“峨眉山茶”特色產業,打造高山綠茶產業核心區、茉莉花茶產業優勢區,提升“世界高端綠茶發源地”知名度、美譽度。做大做強晚熟柑橘產業集群,提升“井研柑橘”品牌價值。促進道地中藥材產業全鏈條發展,培育盆地邊緣山地藥材生產區。依托豐富林竹資源,建設竹漿紙、優質竹筍和竹質板材生產加工基地。打造一批鄉村“微度假”旅游目的地、非遺特色村鎮,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
(十三)夯實縣域經濟底部支撐。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將符合條件的縣(市、區)納入省縣域百億主導產業培育支持范圍,加快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深化峨眉山市、沐川縣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加快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發展壯大馬踏鎮、符溪鎮、羅城鎮、土主鎮等省級百強中心鎮,支持綜合實力強、輻射帶動能力強的中心鎮、重點鎮建設縣域副中心。
(十四)推進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推進縣城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資源要素向鄉村流動,支持符合條件的縣(市、區)開展深化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強化城鄉水安全保障,加快建設蘆稿溪水庫、白井干渠等重點水利工程,積極推進長征渠引水、嘉峨片區水資源配置等項目前期論證,開展鄉村水務示范縣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動”,因地制宜布局建設農超市場,提升鄉村生活便利化水平。
七、保障措施
(十五)加強組織實施。在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暨推進區域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框架下,充分發揮省領導聯系指導市(州)工作機制作用,統籌推進樂山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工作。省直有關部門要采取針對性舉措加大支持力度,加強指導服務、協調聯動。樂山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健全工作機制,細化工作舉措,推進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十六)加強改革創新。優先將符合條件的省內改革試點、探索示范任務賦予樂山,支持樂山積極爭取國家級試點示范。支持適時申報開展集成授權改革試點,深化峨眉山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縣域集成改革試點。推進縣域民營經濟改革,推動樂山納入國家民營經濟聯系點城市。支持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推動更多企業納入“轉企升規”重點培育庫。支持對晶硅光伏、核技術應用等產業項目審批開設綠色通道。協調完善水電開發地方利益分享機制,支持晶硅光伏等符合條件的綠色能源產業參與綠電交易,爭取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樂山聯合設立研發基地和成果轉化基地,支持校院企合作重點項目在樂山布局。
(十七)增強要素保障。支持樂山更多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和省級規劃,將符合條件的項目優先納入省重點項目和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名單。加大省級財力補助支持力度,在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額度安排上給予傾斜,支持用于中國綠色硅谷、核技術應用產業及馬邊飛地化工園區等建設,支持申報發行最長30年期限專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區申報隱性債務風險化解試點。按照“省支持、市發起、市場化”的方式組建產業投資基金。推動“險資入樂”,指導企業運用保險資金優化融資結構。在符合“三區三線”相關管控規則的前提下,支持根據發展需要依法依規優化調整城鎮開發邊界和永久基本農田布局,支持符合條件的單獨選址線性工程項目按規定變更調整及新增建設用地報批。指導加快處置存量土地產生更多計劃指標保障項目用地,指標確有不足的,當年年底視全省計劃指標結余情況由省級統籌調劑支持。支持開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對損毀的建設用地和零星分散的未利用地,可納入土地整理項目統籌實施,新增耕地經驗收核定后可用于落實補充耕地任務。支持將符合條件的農村建設用地納入增減掛鉤項目實施復墾。強化中國綠色硅谷、核技術應用產業建設用地、用水保障。統籌解決晶硅光伏產業能耗替代量,支持天然氣(頁巖氣)資源地爭取用氣量價優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