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聯播 | 高質量發展新觀察:集成授權 培植科創新動力
2023尾聲漸進。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指出,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深入推進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發展領域、發展質量變革,開創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科學指引、勇毅奮進。今天起,《四川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道“高質量發展新觀察”,深入一線觀察我省各地、各行各業,如何深入實施“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確保新時代新征程四川現代化建設開好局起好步。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今天我們就來關注,2023,四川科技領域的創新改革。
這兩天,在綿陽科技城創新中心,新區每月一度的“高企助跑行動”正在進行,而活動的主題格外引人注意——“2024年高企認定培訓”。
綿陽科技城新區科技創新局副局長 歐龍江: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方式和流程發生了變化,我們組織相關企業進行培訓,是幫助他們更好了解政策。
四川和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主管 景明清:對高企認定新政策做了全面解讀,對我們明年申報高企認定有很大的幫助。
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以前一直都是由科技廳委托各市州科技主管部門審核,此番直接把申報材料的合規性,審核下放到試點區域管委會,這來自于我省在今年推出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集成授權改革試點。
集成授權改革試點,是探索以清單式批量授權和精準政策支持,加快破除制約試點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試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改革首批選取了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宜賓三江新區等9個區域開展試點。首次將系統集成和綜合授權結合,改變了省直部門“單打獨斗“的授權方式。截至目前,省直部門共提出274項授權或支持事項。
在試點區域提出的授權需求中,科技創新成為了高頻詞。省科技廳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資料收集及形式審查權”等4個方面進行了權利下放,突破了新區和開發區現有的權限,為企業培育營造了更加優良的環境。
綿陽科技城新區黨工委委員、科技創新局局長 楊靜霞:我們第一時間進行了研究學習并迅速梳理出承接事項辦理流程,多次組織專題輔導并邀請相關專家授課,未來我們也將抓住這一利好,把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工作推上新的臺階。
四川碧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姜贊成:我們順利通過了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四川省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現在高企認定工作又改革放權了,相信今后高企的認定或復審,都將會越來越便捷。
不僅要“權力下放”,更要“授權賦能”,集成授權改革提出,支持試點區域建設一批面向市場、機制靈活的新型研發機構。在成都興隆湖畔“天府海創園”內,四川天府新區北理工創新裝備研究院正在政策支持下加快發展,積極推動一批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
四川天府新區北理工創新裝備研究院副院長 封欽柱:我們(在川)落地以來,和龍頭企業、高校院所和本地需求的單位進行積極的溝通,進行相關的技術研發和二期的成果推廣,積極探索了一種“引進”加“孵化”,共建細分行業產業鏈的模式。
作為北京理工大學在川開展政產學研用深度合作的新型研發機構,目前,研究院已經入駐三個院士創新平臺、10余個科研團隊,在毫米波、空天遙感、數字健康等技術領域產開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
四川天府新區改革創新研究院院長 杜鎖平:四川天府新區應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集聚“中科系”“中核系”等國家級科研機構26家、國家級創新平臺35個、校院地協同創新平臺65個。以集成授權改革為突破口,探索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產城融合發展,推動產業、科技、人才等創新資源要素聚合裂變,著力打造“公園城市科學家園”。
據統計,此次集成授權改革在科技創新領域,共向天府新區、綿陽科技城新區、成都東部新區等試點區域下放10項授權事項,包括技術合同登記、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信息變更等方面,占到全部授權事項的16%;同時共提出50項支持事項,包括創新平臺建設、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機制創新等各方面,占此次改革全部支持事項的20%,最大力度培育創新主體,為科技創新賦能。
四川省科技廳戰略規劃與政策法規處副處長 吳宗霖:科技廳認真貫徹省委集成授權改革試點安排部署,反復對接了試點區域的政策需求,全部都是試點區域呼聲很強的事項。目前,這4個方面、10項授權事項已全部下放,50項支持事項也正在加快落地,全力推動科技創新授權和支持事項在試點區域落實落地,見到實效。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全省上下都在加力加勁。《高質量發展新觀察》下一集我們將走進自貢和德陽,看科技金融創新如何破解企業融資難題;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又是如何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