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瀘州這樣做!
日前,《瀘州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公布。《方案》明確,到2024年,我市中心城區建成區公園綠地面積不斷提升,園林綠地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市環境更加宜居,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力爭到2025年成功評定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推進“全域公園體系+三級綠道+公園社區”建設
《方案》提到,.瀘州將實施生態宜居工程,全面推進“全域公園體系+三級綠道+公園社區”建設,開展城市公園、綠道項目建設,打造示范項目。
將開展長江濱江公園(小關門至柏木溪段)、兒童公園、高鐵站站前公園及納溪區冠山公園升級打造等項目建設;打造長江濱江綠道(黃艤段)、沱江濱江綠道(小市段)等“酒城綠道”系統,構建覆蓋全域的生態“綠脈”;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原則,合理布局大、中、小公園綠地,建設一批口袋公園,進一步均衡公園綠地分布。
加強城市水體和濕地生態系統保護
依托長江、沱江沿岸濕地資源,以倒流河、龍澗溪、漁子溪、玉帶河、永寧河、楊橋湖等為依托,不斷提高濕地面積,恢復和提高濕地生態功能。按照《城市綠地防災避險設計導則》設置防災避險綠地,納入城市防災避險體系。
實施風貌特色工程
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利用,保留城市記憶。開展《瀘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建立具有歷史價值的公園保護名錄,按照名錄和保護要求扎實開展公園保護。推進寶蓮街—蔣兆和故居、宜民古街、和豐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編制,實施寶蓮街—蔣兆和故居歷史文化街區微改造,初步構建多層級多要素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建設一批示范帶動項目。
實施進程分三階段
從2023年1月至2025年12月,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組織動員階段(2023年10月前)
(二)全面創建階段(2023年11月至2024年12月)
(三)迎接驗收階段(2025年1月至2025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