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聯播丨多措并舉守田護耕 巴蜀大地喜迎豐收
以長牙齒的硬舉措守護好沃野良田,去年我省全面推行“田長制,今年恰逢我省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開局起步,眼下,秋收已近尾聲,播種面積和糧食產量“雙增長”已成定局。天府糧倉添新糧,那些奮戰在田間地頭,做耕地守護者的的田長們功不可沒。
近日,宜賓高縣向陽村完成了今年糧食收割。今年,向陽村糧食總產量預計達到1800噸,較去年增長了10%左右,這要得益于該村打造完成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通過坡田改梯田,田型調整等措施,使得實際可耕種面積增長了10%。但是,打造高標準農田,一開始很多村民并不支持。
宜賓市高縣慶嶺鎮向陽村 村民 袁興臣:我覺得這個東西有點“懸”,也不怎么同意。他們村干部幫你把這個土地改了,我們的土地邊界也分不清,改了可能要影響我們一兩季的生產,有一點麻煩。
就在去年,當地組建起了田長工作隊伍,田長們走村入戶,挨個向村民們宣傳高標準農田的好處。針對村民們提出的問題,田長們也想出辦法“對癥下藥”。
宜賓市高縣慶嶺鎮向陽村 村級田長 嚴增剛:我們采取測繪前和改造后“同增同減”,改造前的測繪面積和改造后的面積分給村民,保證土地面積不減少。對于影響村民生產收入減少問題,由我們的施工單位優先安排我們農民到高標準農田建設中來務工。
放眼全省,自去年全面推行“田長制”以來,擔任五級田長和基層網格員的人數已超過27萬名,“5+1”田長制組織體系已全面建立。在我省巡田護耕的一線,田長們因地制宜,妙招絕招頻出。在樂山井研周坡鎮,為方便村民監督舉報,當地發放出“紅綠牌”,用“綠牌”來標識審批通過可以動土的地塊,而存在用地風險禁止動土的地塊則用“紅牌”來警示。
樂山市井研縣周坡鎮 鎮級田長 雷蒙:鎮村信息不暢通。群眾不了解政策等問題是制約我們鎮耕地保護的重要因素。紅綠牌制度,真正做到了讓干部群眾一目了然,全民監督。
在遂寧市大英縣河邊鎮,當地建立起違法占用耕地線索舉報制止的獎勵機制。
遂寧市大英縣河邊鎮 鎮級田長 張雄:河邊鎮將田長制工作經費納入鎮級財政預算,探索建立耕地保護激勵機制,對破壞耕地行為經核查屬實的,給予舉報人一次性獎勵100元,對重大違法占用耕地或永久基本農田經核查屬實的,給予舉報人一次性獎勵300元。
守好每一寸耕地,我省還創新推出智能化的輔助手段。今年6月,“四川田長巡田應用軟件”正式發布,這款守田護耕的“利器”,直接安裝到了各級田長的手機上,讓他們能夠在第一時間對違法用地線索拍照舉證和上報解決。截至目前,各級田長和網格員已經利用軟件上報了近1500條問題線索,近半數已處理完畢,其余問題線索也在進一步跟蹤中。
自然資源廳耕地保護監督處 副處長 吳璽:下一步要完善巡田APP的功能,準備與我們的遙感影像監測相結合起來,能夠起到一個預警的功能,長效機制方面也要進行發力,村級田長和網格員在巡田過程中,確實起到了早發現早制止違法用地的,對這些案例我們要給予適當的獎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