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四川實踐創新發展——中國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談會綜述
四川在線記者 陳松
9月10日,第二十一屆中國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談會(以下簡稱“海科會”)在成都拉開帷幕。
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50名海內外院士、3000多名嘉賓參會——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科學家和高層次人才又一次匯聚一堂,智慧碰撞,同頻共振。
作為西部地區規格和國際化程度最高、規模最大的科技與人才對外交流合作盛會,自1995年創辦以來,一屆又一屆的海科會接續發力,立足四川、輻射西部、面向全球,已成為中國西部與國際合作的重要橋梁,成為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新人才聚集高地和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平臺,在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四川實踐創新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圍繞“國之大者” 服務戰略部署
海科會是由四川省委、省政府、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九三學社中央共同主辦的一項重大對外開放活動。作為一個在四川舉辦的高端學術交流、前沿科技轉化、人才項目引進的重要平臺,歷屆海科會始終緊跟中央、省委戰略部署與時俱進、精準施策,搭建起川內川外廣泛交流合作的重要載體。
2020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021年9月舉辦的第十九屆海科會堅決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緊扣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設置專場活動。在往屆舉辦的傳統活動基礎上,新增數字經濟、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專場活動。“活動內容設置緊貼創新發展主題,著力匯聚創新資源,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推動把創新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省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2022年12月舉辦的第二十屆海科會上,為踐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把教育科技人才作為戰略先導”決策部署,主辦方拓展平臺載體打造新引擎,依托“全球青年學者論壇”,打出面向10名兩院院士領銜的首批30名薦才專家代表頒發聘書,開展青年拔尖創新人才集中在線面試招聘等招才引智“組合拳”。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海科會插上“騰飛的翅膀”。 海科會成功舉辦20屆以來,累計引進海外高端人才5115人、高新科技和投資促進項目1290個、簽約金額3764億元。
突出高端前瞻 堅持創新主題
歷屆海科會始終秉承站位全球視野凸顯高端品質的理念,充分發揮中國西部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引才引智引技平臺效能,吸引、爭取、邀請海內外名人名校名企,共享全球智慧。2015年以來,已有諾貝爾獎獲得者32人次、海內外院士320余人次參加海科會。第二十屆海科會,4名諾貝爾獎獲得者、67名海內外院士、100多個海外創新團隊出席;第二十一屆海科會,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近50名海內外院士、100個“海科杯”參賽團隊參會。海內外頂級專家學者匯聚一堂,生動彰顯四川在創新版圖中的重要地位和開放包容的良好氛圍。
在第二十屆海科會上,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龍·切哈諾沃分享畢生從事生物醫藥研發的經歷和感悟,他表示基礎研發試驗就像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和接力賽,需要人才和資金持續投入才能到達成功終點。他的分享贏得聆聽者熱烈掌聲。
這不是個案。歷屆海科會上,諾貝爾獎獲得者、海內外院士、資深專家學者等,通過參加各項專場活動和赴市(州)參訪交流等,在加快構建產業創新發展平臺、提升科技創新效能、海外高科技人才助力四川產業發展等諸多方面為中國及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使大會成為了智慧與觀點碰撞、啟迪創新思維、激發創新動力的思想盛會。
“這次我們帶來了最新的研究課題,聚焦紫杉醇與紅細胞共遞送系統,改善抗腫瘤效果的技術研究”,第二十屆海科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副所長曹曄博士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引發與會人士濃厚興趣。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在第二十屆海科會上,中歐紅豆杉產業聯盟、四川省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基地、支線物流無人機安全運行聯合實驗室、成都國家人力資源服務出口基地等多個創新平臺授牌啟用,為服務治蜀興川注入科技人才新的動能。歷屆海科會特別是近年來舉辦的海科會,著眼全球科技創新應用,瞄準未來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重點方向,這種創新導向體現在學術交流、科技轉化、人才項目引進等的各類專場活動中。
遠程血檢、無需充電樁的鎂燃料電動車、5G無人機……第十九屆海科會上,聚集了當下最熱前沿領域的第七屆“海科杯”全球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大賽半決賽、決賽在成都高新區菁蓉匯舉辦。最終,6個項目分獲一、二、三等獎。會后,這些參賽項目被推送到四川各市(州)進行項目對接。
“海科杯”是海科會的重要活動,旨在引導更廣泛的社會資源支持海外華僑華人在川創新創業實踐。“海科杯”,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和“招才引智”為宗旨,持續助力中國西部特別是四川的經濟社會發展進步。自2015年起,連續舉辦了九屆“海科杯”全球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大賽,累計吸引39個國家和地區的4144個全球高新科技創業團隊參賽,前八屆促成222個海外高新科技參賽項目落地四川。
注重務實有效 聚焦發展所需
與第二十屆海科會大會同步舉辦第八屆“海科杯”全球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大賽,吸引來自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的713個高新科技項目參賽,其中“植物工廠水稻快速加代繁育關鍵技術與裝備創制”等解決“卡脖子”關鍵技術和我省戰略發展所需重點項目現場落地,截至目前已有50多個參賽項目與省內有關地方、企業簽約成功。
這是創新與務實的完美結合。
聚焦發展所需,歷屆海科會引進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及項目落戶四川,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為海外人才與用人單位搭建溝通合作平臺,已成為“海科會”的鮮明特色。近年來的歷屆“海科會”海外人才及項目引進簽約儀式在會議期間舉辦。
第十九屆海科會上,促成1212名海外人才與省內396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及產業園區簽訂引才協議;第二十屆海科會促成1005名海外人才來川發展,涵蓋我省七大重點產業領域。
以重點項目合作為引領,推動產業發展升級。第二十屆海科會期間,經過前期發布項目需求信息、組織開展項目洽談、召開專場對接活動,大會達成簽約項目190個,較上屆增加了15%,簽約金額538.5億元,較上一屆增長了163%。作為第十九屆海科會主題市,內江市以“創新開啟新征程·同心共繪新內江”為主題,重點推介了內江國際物流港等內容,簽下項目23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