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探訪看落實丨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 “解鎖”太陽能
四川在線記者 寧蕖
8月17日,甘孜州鄉城縣海拔4000多米的頂貢大草原上,興川實證光伏電站內,約1300個足球場大小的太陽能光伏板逐光而列,形成了一片藍色的“海洋”;三百多公里外的新都橋鎮呷巴鄉,作為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的起點站,甘孜1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主體建設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不久的將來,二者“合體”后,將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強勁的“綠色動能”。
興川實證光伏基地分為支架、組件、逆變器、儲能和綜合對比區,五個區域。鄉城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據統計,目前,四川省太陽能技術可開發量達1.89億千瓦以上,其中超80%都在超高海拔區域。以往,受制于輸送電通道建設的不足,該區域的太陽能資源開發也相對滯后。如今,隨著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金上—湖北等特高壓線路的開工,輸送電通道將逐步暢通。但在發電和儲電環節,還有諸多問題待解。“比如說,手機電池在高海拔、高寒地區,待機時間可能非常短,光伏電站的儲能或許也會遇到此類問題。”國家電投四川甘孜州興川能源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工程部機電電氣主管劉宏德告訴記者,“興川實證光伏電站也是全球首個‘超高海拔光伏實證基地’。我們的使命,除了發電外,就是通過對比實驗,找到高海拔地區光伏發電的‘最優解’。”
走進實證基地,一塊塊光伏面板高矮、朝向各不相同。
“現在我們所在的是光伏支架對比區,這里有‘跟蹤支架’和‘固定支架’等不同類型的支架。”劉宏德指著身旁聳立的光伏支架告訴記者,“‘跟蹤支架’可以像向日葵般,讓光伏面板隨著太陽光移動,提高發電效率,但根據不同的移動方向和傾斜角度,‘跟蹤支架’又分為‘雙軸跟蹤支架’和‘斜單軸跟蹤支架’,到底哪種更適合這個地區,還有待驗證。”
據了解,除了支架外,光伏發電設備還由組件、逆變器、儲能等裝置組成,這些設備有幾十至上百種型式和尺寸,可以形成數百種技術組合。常規電站一般選擇一至兩種技術組合,而興川實證光伏電站設計了127種實證對比方案。
“我們這127種對比方案,預計將形成33萬種組合結果的大數據。目前我們正在建設數據分析采集系統,未來,這個系統會驗證出最優的技術方案,提高光伏發電的效率與性價比。為川藏高原地區,以及國內相似場景地區的光伏建設提供有益參考。”劉宏德說。
增高支架,并且利用光伏面板“可遮陰、能集水”的特性,在下方種植優質牧草,既保護了生態,還實現了“牧光互補”。寧蕖 攝
除了技術難題外,光伏項目建設過程中,如何保護高原地區脆弱的生態,也是需要統籌兼顧的問題。
記者注意到,在實證基地內,巨大的光伏面板高高聳立,而在下方陰涼處的草地上,青草長得格外茂盛。
“我們首先修復了工程建設中破壞的草皮,還利用光伏基地發的電,將附近河流中的水抽泵到水箱里儲存,在旱季對草地進行澆灌。”興川實證光伏基地生態修復項目部經理錢忠武告訴記者,這個集發電、集水、儲水、灌溉、種植于一體的光伏生態系統,實現了“降蒸發、均水源、保水土、復生態”的目標,將為當地的牧業發展和生態保護提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強調,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前瞻部署未來產業,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
清潔能源之于甘孜州,正是落實總書記殷殷囑托的有力抓手。8月初召開的州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明確,甘孜州將堅持把清潔能源作為主導力量,培育壯大清潔能源產業及其支撐產業、應用產業,著力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集群。同時,堅持把優勢產業作為根本抓手,持續抓好文化旅游、特色農牧、清潔能源“三篇大文章”,突出聯合發展、協同發展、全鏈條發展,高質量推進三次產業融合,推動特色優勢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