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聽網   > 正文

解碼四川首個國家“山水工程”

發布時間:2023-08-15 16:11:48 稿件來源: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王若曄

【新聞名片】

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簡稱“山水工程”)是我國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的標志性工程,目前全國已實施了51個項目,累計完成生態保護和修復面積約537萬公頃。

2017年,廣安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納入全國第二批試點,并獲得中央財政獎補資金20億元。項目統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水環境綜合整治、森林生態修復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地綜合整治、湖泊綜合整治、生態產業建設、能力與制度建設”7項措施,整體部署“華鎣山生態涵養修復工程、銅鑼山生態涵養修復工程、明月山生態涵養修復工程、西槽生態保護工程、東槽生態保護工程、渠江產城核心生態保護工程”6大工程,實施45個大項目314個子項目,現已全部完工驗收。

通過生態修復,渠江水質II類達到70%,大洪湖、御臨河、龍灘河水質穩定達到III類,所有出川斷面水質全部達標;歷史水土流失治理率從57.85%提升到66.29%;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提升到96.87%,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考核指標已超額完成,華鎣山區生態系統明顯改善。

日前,四川首個國家“山水工程”——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通過省級驗收。5年間,工程統籌推進7項措施,包括45個大項目314個子項目,這給華鎣山區帶來了什么變化?在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來臨之際,記者進行了探訪。

土地整理后的貴人槽,已打造成為糧經復合種植基地,所產的山地蔬菜大受歡迎。王若曄 攝

田之變

“三跑田”變為“三保田”

盛夏傍晚,居住在廣安市鄰水縣貴人槽的村民,三三兩兩地在農田間散步歇涼。腳下,白水河潺潺;抬頭,銅鑼山環抱;整齊的農田里,糯玉米和套種的南瓜正茁壯成長……

鄰水縣屬于“三山夾兩槽”的平行嶺谷地貌,貴人槽地處縣城西槽,地形呈兩山夾一溝之勢,巖層多由石灰巖構成,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地塊零碎貧瘠,不利于農業耕作,人均耕地面積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沿著這條43公里長的冷家長安環線走,都是貴人槽這樣的情況。”指著環繞山間的公路,鄰水縣山水林田湖資源保護中心主任劉宇告訴記者。

貴人槽“變形計”

2017年,冷家長安環線(土地綜合整治)生態修復項目啟動,作為項目點之一,貴人槽開始“改頭換面”——圍繞山體破損、土地退化、水環境失調和生物多樣性破壞等情況,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生物多樣性重組等系統治理舉措一一推進。

因為特殊的地貌地形,土地整理頗費功夫。“細石塊多、土地高差大,一小塊地可能就有兩米的落差。”鄰水縣農業農村局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長鄧冰峰說,通過以坡改梯、挖高填低,所有田塊整理完成之后再次關水調平,同時配套建設溝、池、渠等坡面水系工程和整治山坪塘,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為“三保田”,水土流失得到控制,農業生產實現機械化。

鄰水縣城北鎮黨委書記許爾軍翻出一張貴人槽治理前的照片,耕地狹小而分散、雜草叢生。而今從山間向下眺望,田成方、地成塊、路相連,如棋盤一樣開闊規整的農田向兩邊延伸。

以前每畝200元無人問津的土地,整治完成之后,流轉費用翻了一倍。“鎮上配套建設了育苗大棚等基礎設施,業主‘拎包入住’,以租賃的形式使用。”許爾軍說,現在貴人槽已成為縣上的糧經復合種植基地,山地蔬菜以訂單式的形式直供榨菜企業和商超。村民變為基地工人,每人每年僅務工收入就有1.5萬元左右。

沿著環線前行,一邊是田園美景,一邊是小橋流水人家。“縣里對環線上的1000戶農房進行風貌塑造,并對傳統村落和古院落進行保護開發,一到節假日,不少游客來此休閑度假。”劉宇說。

華鎣市高頂山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中。 受訪者供圖

山之變

“城市傷疤”成為“城市客廳”

“以前,這里葉子上全是灰,小河溝里都是礦渣。”走進高頂山礦區,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目之所及綠意盎然,但華鎣市自然資源和林業局生態修復股股長劉建斌卻說出一段“灰歷史”。

華鎣山區是礦產富集區,煤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一黑一白”(煤和石灰石)曾撐起工業一片天。

作為其中代表,高頂山礦區曾經十分輝煌,但這背后是歷經半個多世紀超負荷的、無序的礦山開采。隨著資源逐步枯竭,高頂山留下了巨大“傷疤”和生態“爛攤子”,大面積的植被破壞和土地裸露,破壞了原有的自然景觀和森林植被。

2017年礦山關停后,一場生態修復行動在高頂山礦區拉開帷幕。恢復礦區生態環境是修復的第一戰,通過“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實施便民基礎工程、地形地貌景觀恢復、植被復綠三大工程,并結合規劃完善區內配套設施,消除礦山邊坡地質災害隱患,改善礦區生態環境。

礦山近乎垂直的崖壁上,曾有一塊巨大“傷疤”。如今,通過掛網噴播植草的方式,裸露的崖壁逐漸萌生綠意。河邊新建的污水處理廠,也讓溪流重回清澈。

高頂山山體"傷疤",經過掛網噴薄植草等措施,已逐漸"復綠"。王若曄 攝

“在此基礎上,我們將生態恢復和研學文旅產業相融合,利用原有高頂山煤礦遺址以及電影院、職工宿舍俱樂部等原有建筑物,打造礦山主題公園。”劉建斌說,距離主城區僅有4公里的高頂山礦區,正變身成為“城市客廳”。

遺留資源再利用,讓公園的特色得以彰顯。記者在園區看到,原先為運輸礦石所建的鐵路,改為旅游小火車;兩條煤炭傳輸帶,則改造為小朋友的“梭梭板”;曾經的礦洞,變身研學基地。

“項目還在持續推進中,我們已與企業簽訂協議,接下來還將在旅游康養、生態農業上發力,規劃建設華鎣工業博物館、健康療養院等,讓廢棄礦山成為展現城市個性和特色的全新名片。”劉建斌說。

“在整個項目區,通過實施高頂山片區、桂興片區、復興片區等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程,歷史遺留礦山治理率達83.48%、歷史采礦區飲水困難解決率達100%,破碎山體逐步轉變為綠水青山。”廣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林之變

石漠化荒山變身油樟基地

“揪幾片葉子,在掌心揉碎聞一聞,有一股清香。”華鎣市柏木山上,劉建斌指了指路邊的油樟木說,“葉子能提取樟油,醫藥、日化行業經常用到。”

站在山頂眺望,油樟樹滿山遍野,這里是華鎣市油樟現代林業園區,也是四川第二大油樟產業基地。經過十余年發展,已建成集中連片油樟基地7萬余畝,核心區面積超過6000畝,形成集樟葉采收、加工儲運、產品展銷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園區年產值超5000萬元。

“以前這里是禿山,滿山都是茅草。”劉建斌說,華鎣山區為巖溶地區,加之長期頻繁的人類活動,破壞了原有森林植被和景觀,石漠化現象較為嚴重。

柏木山“變形計”

2010年,柏木山成功引種油樟樹。“經過考察,華鎣山與油樟主產地宜賓的氣候、地理環境類似。油樟樹四季常綠、抗旱能力強,能幫助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是華鎣山石漠化治理和生態綠化的理想樹種。”劉建斌說,2018年柏木山納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后,華鎣對山上低產低效林進行改造并實施荒山荒地造林,發展油樟產業。項目團隊曾詳細對比過其他生態林樹種,綜合考慮栽植成本、撫育年限、病蟲防治成本以及見效年限等因素,油樟綜合效益最好,畝均收益超過2000元。

“園區主要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林農’的模式帶領村民致富增收,園區種植油樟的村民,年人均增收超過8000元。”廣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背靠豐富的原材料基地,油樟產業鏈正在進一步延長。在柏木山,一座年加工6000噸樟油標準化廠房正加快建設。龍頭企業四川省金泰林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小平說,企業已與科研院校達成合作,將加大產品研發力度,生產多樣化產品。

【新聞多一點】

生態修復的四川行動

堅持規劃引領。四川在全國率先建立省市縣三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體系,印發《四川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全省21個市(州)均完成生態修復規劃編制,83個重點生態縣形成生態修復規劃初步成果,規劃任務全部落實到圖斑、傳導至市縣,繪制橫向協同、縱向傳導的全省生態修復“一張藍圖”。

推進一批重大工程。已建工程方面,完成烏蒙山連片區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貧項目、廣安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國家工程,以及長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范圍內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等重大項目,生態修復面積達21.63萬公頃。在建工程方面,若爾蓋山水工程、大熊貓國家公園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等重大工程正在加快建設。長江、黃河、青藏高原等歷史遺留礦山“清零行動”同步深入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正有序推進,同時在安寧河流域等區域,探索開展不同尺度、不同類型的土地綜合整治實踐。

文章關鍵字: 工程 生態 修復 華鎣山 油樟 編輯:超級管理員


返回頂部
中文不卡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麻豆,国产欧洲精品自在自线官方,无码中文字幕色综合
五月天色婷婷国产精品 | 日韩免费码中文字幕在线 | 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 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国产 | 亚洲第一精品视频观看 | 亚洲一本中文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