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水土保持,四川有了最新“路線圖”
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
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要以科學編規為核心、補齊短板為重點、夯實基礎為抓手、提高水土保持率為目標,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據悉,《實施方案》是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后,四川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套水土保持工作的最新“路線圖”,有的放矢打出了一套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的升級“組合拳”。當前,我省水土保持工作面臨怎樣的形勢?未來又將如何發力呢?
阿壩州小金縣雙橋溝生態清潔小流域的秀美景色。
為什么確定79%、83%的目標?
我省水土保持率已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新目標在自我加壓的同時要“跳一跳夠得著”
《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水土流失狀況持續改善,全省水土保持率達到79%以上。到2035年,全省水土保持率達到83%以上,生態系統水土保持功能顯著增強。
截至2021年底,全國水土保持率是72%。 在《實施方案》中,四川為何要確定79%、83%兩個階段目標任務?
“一方面對標國家總體目標,另外還基于2022年我省水土保持率78.42%的階段特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進一步解釋,2025年全國預計的水土保持率平均水平是73%,2035年是75%,四川現在的水土保持率已達到這個水平,“必須自我加壓,但同時能跳一跳夠得著。”
原因在于,綜合考慮水土流失規律、自然地理條件以及技術經濟等因素,我省目前剩余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積中只有一部分可以徹底“銷號”,其余的只能實現強度降級。而剩余的這部分水土流失面積治理難度會越來越大,提升水土保持率的難度也是越來越大。
“因此,確定79%、83%兩個階段性目標任務,我們認為是科學合理且必須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夠實現的。”上述負責人表示。
瀘州市瀘縣的一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
目標任務如何達成與分工?
明確“怎么干誰來干”,措施針對性和操作性強,且每項措施明確了責任部門
錨定上述目標,《實施方案》提出系列具體措施,明確了我省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向路線。
預防保護一直是水土保持的首要舉措,做好預防,效率高、效果好。因此,《實施方案》首先強調的就是“強化水土流失源頭管控”。
全省被劃分為五個水土流失防治區域。
這其中,特別提到要建立水土保持空間管控制度,即劃定全省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重點治理區和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區域范圍,針對盆地丘陵輕度侵蝕防治區、川西北高原輕度侵蝕防治區、盆周山地中度侵蝕防治區、川西高山深谷中度侵蝕防治區、川西南山地強度侵蝕防治區,制定差別化預防保護和治理措施。
“不同區域水土流失的原因、特點等不同,要有針對性的措施。”水利廳水土保持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川西南山地區為例,這一區域原始植被破壞較嚴重,區域水源涵養能力較低,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災害頻發,土壤侵蝕嚴重,土地石漠化面積較大,水土流失的防治必須強化道路交通、礦山開采等生產建設項目監管。
此外,《實施方案》還提出“加強重點區域預防保護”。聚焦黃河上游四川段、岷江源區、嘉陵江源區、重要水源地、干熱干旱河谷等重點區域,推進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
四川在線記者在《實施方案》中也發現,每一項具體措施的后面都附有責任單位和參與單位,例如在加強人為水土流失監管的創新監管方式這一措施后面,責任單位明確為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和省大數據中心被明確為參與單位。
“這種安排,目的就是明確我省水土保持工作‘怎么干誰來干’,且每一項措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讓各個相關責任單位各司其職、協同推進,推動水土保持工作在市縣兩級高質量落實。”水利廳水土保持處相關負責人說。
宜賓市翠屏區涪溪河生態清潔小流域內發展的茶產業。
未來還面臨哪些具體挑戰?
剩下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仍面臨一些難題和堵點,必須切實突出“補短板建機制”
數據顯示,2022年,我省完成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5268平方公里,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的103%;國家水土保持重點項目工程治理988平方公里,完成率115%。
總體上看,我省水土流失面積強度雙降態勢持續鞏固。盡管前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推動我省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且經過多年持續綜合治理,剩下的多是“硬骨頭”。據悉,全省仍有水土流失面積10.61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廣量大,防治任務仍然繁重。
“防治任務繁重的同時,我省也存在部分突出短板。”水利廳水土保持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方案》針對這些突出問題,一一給出了應對之策。
眾所周知,水土流失治理由于治理周期長、面積廣、難度大等特點,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而在這方面,我省尚有不少提升的潛力。
為此,《實施方案》提出“創新水土保持工程建管機制”,例如,積極推行以獎代補、以工代賑、村民自建等建設模式,采取耕地占補平衡、生態產品經營開發等激勵措施,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及當地群眾參與工程建設。
此外,除了資金投入,科技創新也是開展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項重點措施。這方面,我省將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水土保持深度融合,加快建設水土保持綜合信息管理平臺。
“面對挑戰,必須不斷‘補短板建機制’。”水利廳水土保持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實施方案》部署,未來我省將在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土保持深度融合應用、提升水土保持監測監管能力、夯實水土保持基礎上下功夫,以信息化為支撐,進一步推進智慧水保建設,提升水土保持工作質效。
(本文圖片均由四川省水利廳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