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聽網   > 正文

三問四川新型工業化丨三問方位:我們為什么需要工業興省、制造強省?

發布時間:2023-06-19 17:05:09 稿件來源: 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張守帥

人類貼近地表的高速飛馳,由一座因花命名的城市保障軌跡。四川攀枝花,中國高速鐵路鋼軌七成以上產自這里,中國高端鋼軌出口七成以這里為起點奔向全球——即將通行的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全部鋼軌也來自這里。

從歷史深處走來,成立于1965年的攀鋼,依然如鋼花般絢爛。最近頻傳好消息:高端鈦合金無縫管首次供貨,高溫合金產品首次進入民用航空領域,熱沖壓鋼創新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攀鋼年處理10萬噸高鈦型高爐渣生產3.7萬噸四氯化鈦生產線。攀鋼集團 供圖

動力電池決定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長江頭”的風向已經影響全國。總投資560億元的“超級項目”四川時代,去年動力電池產量占全國八分之一,裝車量占全國近四分之一,素以“酒都”聞名的宜賓,不止飄香五糧液。

到空中去,到空天去,成都發力航空航天產業,建設大飛機示范產業園,打造“中國工業無人機第一城”,構建全國領先的“衛星+”產業發展高地……站高謀遠興產業,才能更好托舉城市未來。

回望過去、審視當下、放眼將來,無數切片、場景、分析,都在述說一個道理:四川根基在工業、家底在制造業,建設現代化四川的“主引擎”在新型工業化。

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出四川工業化處于由中期向中后期轉型推進期等重要判斷,要求突出工業主導作用,加快建設具有四川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工業當先、制造為重,工業興省、制造強省,新型工業化在四川現代化建設中扛起大旗、挑起大梁。

縱向看歷程 因服務國家戰略而興

前不久,國產大飛機C919圓滿完成全球首次商業載客飛行,為大飛機提供電源保障的主蓄電池組和APU蓄電池組,由四川長虹研制。

長虹彩電、長虹空調、長虹美菱冰箱,中國家用電器狂飆突進史一定繞不過長虹。上世紀九十年代,長虹帶動國產彩電搶回國內中低端彩電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

長虹前身——國營長虹機器廠,始創于1958年,是我國“一五”期間實施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

“156項”中落戶四川的,還有國營錦江電機廠、國營新興儀器廠、國營紅光電子管廠、國營第七八三廠(九洲電器)等。它們有些已在歷史進程中定格為“國家工業遺址”,有些在變革中不斷自我超越,至今依然是四川工業戰線的主力。

研究者認為,從“一五”到三線建設時期,黨中央通盤考慮把以交通、工業為代表的重大生產力布局四川,展現了共和國的締造者們對工業化的重視,也凸顯了四川作為戰略大后方的重要地位。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隨著上千家企業、科研單位從沿海遷入——攀枝花有攀鋼,自貢有東鍋,瀘州有瀘天化、長江起重機廠,德陽有東電、東汽、二重,這些近乎“一廠興一城”的工業項目,改變了四川以“三白”(白糖、白紙、白鹽)為主的產業結構,為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德陽“東電印跡”工業歷史文化園。東方電機有限公司 供圖

一個視角耐人尋味:改革開放初期,四川經濟總量居全國第六位,受內陸地理區位等諸多因素制約,后來被多個省份超越,到2015年四川重返全國第六,人們不禁要問:40年來是什么主導“沉浮”?

以人為鏡,可以觀己。浙江從全國排名12位起步,一路崛起、一路超越,GDP至今已連續27年位居全國第四,很重要一條經驗就是強工業,其工業增加值從1978年的47億元增至2022年的2.88萬億元,占全國的比重從2.9%提升至7.17%。

工業是現代經濟的基礎,工業化是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階段。可以說,四川重返第六的過程,就是在調結構中推動四川從農業大省向工業大省跨越的過程。

乘著改革開放春風,四川率先實行工業企業擴權試點,以“放權讓利”為核心賦予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這才有了寧江機床廠(現為四川普什寧江機床有限公司)在《人民日報》刊登推銷產品廣告的創舉。

1984年,四川工業增加值首次超過100億元,1994年超過500億元,1997年超過1000億元;在產業結構上,一產占比降至30%以下,二產升至40%以上,劃出“工業興、四川興”的曲線。

但與走在前列的沿海省份相比,四川工業發展仍相對滯后。比如,到了世紀之交,廣東已現“世界工廠”氣象,幾度上演“東莞堵車,全球缺貨”,2000年其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0.4:51.1:38.5,同期四川工業增加值不到廣東省的三分之一。

黨中央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擺在重要位置,轉變重大戰略布局思路,在繼續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同時,吹響西部大開發的號角,為四川追趕跨越創造了機遇。

隨后,以西氣東送、西電東輸為標志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加快把西部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時至今日,四川水電裝機容量超過4個三峽,全國每100度水電就有28度來自四川,天然氣儲量全國第一,每100立方米天然氣就有23立方米來自四川。

金沙江銀江水電站項目建設現場。川投能源攀枝花水電公司 供圖

更為重要的是,四川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41個工業大類全部齊備的工業體系,到2021年納入全國統計的591種工業產品中四川生產480種,產品生產面81.2%,因此對保障重要初級產品供給、增強國家產業鏈韌性的作用更為突出。

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多重戰略在四川交匯疊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又賦予川渝兩省市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的歷史重任,四川工業在國家戰略和國家布局中進一步獲得長足發展。

從做大做強“雙七雙五”產業,構建“5+1”現代工業體系,到全力實施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計劃,全省工業實力不斷邁上新臺階。2022年,四川工業增加值總量達到1.64萬億元,占全國比重4.08%。

一批“四川造”為人津津樂道:白酒產量、銷售收入約占全國二分之一,魚子醬產量占全球12%;太陽能電池片產能居全國第一,全國60%核電產品、50%大型電站鑄鍛件、40%水電機組由四川供應;還有全球2/3的iPad、50%的筆記本電腦、10%的智能手機在成渝地區制造,全球近一半高端柔性屏在四川生產。

橫向看坐標 新征程發力實體經濟

小酥肉單品全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肥腸新品9個月銷售1.3億元,新希望集團去年新的營收增長點引人關注。與此同時,四川預制菜產業培育展現新的氣象:綿陽頒發全市首張預制菜生產許可證,四川輕化工大學成立預制菜學院,遂寧舉辦中國(川渝)預制菜產業大會。

預制菜產業蓬勃興起,鮮活印證了新型工業化的重大作用:一頭連著推進鄉村振興,一頭連著滿足群眾需求,以工業化思維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孕育著無限可能。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邁步新征程,一個共識深入人心: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歸根到底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以制造業為最核心、最主體部分的實體經濟正是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和引擎,必須在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中走向更加強大,帶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而從外部環境看,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反思“脫實向虛”發展模式,紛紛重啟“再工業化”“再制造化”進程,加強在產業高端領域布局和爭奪,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又對供應鏈、產業鏈造成沖擊,這些都說明了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十分緊迫。

四川作為經濟大省,工業化處于哪個階段,制造業在現代化建設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對所處方位的判斷,影響人們認識和決策。

緊要關頭,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明確指出,四川工業化處于由中期向中后期轉型推進期,要求堅持工業當先、制造為重,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

工業化率是反映工業化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工業化率達到峰值后,保持足夠長時間的充分發展,才進入工業化中后期。

2011年四川工業化率達到40.9%的峰值,僅僅兩年就回落到40%以下,到2021年降至28.6%,10年間平均每年下降1.3個百分點。而國內許多大省的工業化率峰值在60%左右,如果以工業化率超過40%的持續時間計算,廣東保持了24年,2021年江蘇工業化率仍在38%以上。

四川新型工業化空間巨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確立了四川力爭到2027年經濟總量突破八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九萬元的目標;作為推動GDP再上3個萬億元臺階的堅強支撐,四川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屆時要突破10萬億元。

省委提出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統攬四川現代化建設全局,新型工業化被擺在“主引擎”位置。就在2022年,四川工業化率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不要小看“0.2”,這意味著四川邁出了推動制造業增加值占比“穩中有升”的關鍵一步。

解決發展不充分問題,靠新型工業化驅動;破解發展不均衡難題,路徑也指向新型工業化。

去年7月,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發布《2022賽迪百強縣榜單》,遂寧射洪市首次入圍。射洪地處川中丘區,是近年來快速崛起的一座工業強縣,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5.4:55.1:29.5。

看傳統產業,射洪有以四川沱牌舍得集團為龍頭的白酒產業;在新興產業中,其鋰電材料產業集群入選2022年度全國100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天齊鋰業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礦石提鋰企業及亞洲第一的鋰化合物生產商。借助規劃鋰電新材料、食品飲料、能源化工三大千億產業集群,射洪樹立了在成渝中部地區率先進入縣域經濟“千億俱樂部”的雄心壯志。

綿陽融通高科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郭超英 攝

一縣(市)如此,市(州)、區域更如此。翻看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各市州經濟總量排名變化,實現升位的宜賓、瀘州、遂寧等市,以及2020年GDP超過3000億元的綿陽,均是大抓工業、重抓制造業的受益者。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1年,瀘州累計完成工業投資約5600億元、年均增長15.3%,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1.3%,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由29.3%提升至42.9%。綿陽先后引進京東方、惠科、巨星等百億級以上工業項目,2021年工業增加值歷史性突破1000億元大關。

宜賓打造“中國動力電池之都”,瀘州電子信息產業異軍突起,內江裝備制造步入全國第一方陣,自貢無人機及通航產業集群“一飛沖天”……產業力量支撐川南經濟區建設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2022年,川南四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324.7億元,占全省比重約16.4%。

內向看潛能 突出工業主導建經濟強省

今年4月,宣漢縣與四川金海馬實業有限公司簽署投資合作協議,達州今年以來首個“百億級”制造業項目的落地,為該市千億級新材料產業發展了注入新動力。

3月,成都舉辦2023成都市招商引智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簽下總投資788.5億元的20個先進制造業項目,包括中國航發成發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產業基地、上海西井科技無人駕駛及智能網聯商用車智造全球總部等。

2月,樂山啟動“制造業招商引資三年大會戰”,錨定了未來三年招商超2500億元的目標——近年來,全球晶硅光伏頭部企業有7家通過投資或參股方式落戶樂山,陸續投產的項目為全球市場貢獻了四分之一的硅料,如期而至的豐收,堅定了樂山推動先進制造業倍增的信心決心。

1月,元旦節后上班第一天,我省舉行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當日亮相423個項目,工業特別是制造業項目是重中之重。

這張不及一角的“攻堅”時間表,有力表明,在全省上下拼經濟搞建設、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濃厚氛圍中,工業扛起大旗、挑起大梁。

服務全國大局,推進新型工業化“時不我待”。四川經濟總量排名全國第六,與排名第五的河南相比,2022年我省工業增加值與之差距3100多億元;與排名第七的湖北相比,我省工業增加值雖與之相差不大,但制造業增加值卻落后1600億元左右;排名第八的福建,工業增加值甚至已與河南不相上下。

不難看出,我省是十個經濟大省中少數幾個工業排名與GDP排名錯序的省份,面臨“標兵”漸遠、“追兵”抵近的考驗。而且,“領跑者”正在加力加勁,占據全國制造業第一大省寶座20多年的廣東,發出“制造業當家”強音,出臺一系列舉措向著制造強省挺進。

壓力即是動力,差距即是潛力。

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在日前公布的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四川有成都市軟件和信息服務集群、成(都)德(陽)高端能源裝備集群、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集群入圍,數量與江蘇10席、廣東7席相比,明顯偏少。

攥指成拳精準發力,我省從實際出發選擇具有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六大產業——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輕紡、醫藥健康,集中資源力量實施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計劃,培育一批千億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打造一批國家級乃至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從六大優勢產業細分領域看,新型顯示、清潔能源裝備、白酒產業等正向著世界級產業成長,集成電路、智能終端、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等加快奔向國家級產業;釩鈦、稀土、鋰電、晶硅光伏等,助推四川打造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先進材料產業高地。

四川新型工業化的主攻方向,一是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另一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后者作為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最能體現創新驅動特征,對于引領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意義重大。

今年初,我省將分布在9個市的23個產業集群確定為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包括成都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綿陽無人機產業集群、樂山核技術應用產業集群等。樂山投資20億元在夾江規劃布局2平方公里的核技術應用產業園,同位素及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及中試基地即落地在那里。

研究者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向著解決重點領域“卡脖子”難題、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開辟產業新賽道而去,必將培養出眾多高新技術企業、帶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這也是四川新型工業化亟待補齊的短板所在: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全部制造業的比重,遠遠低于江蘇、浙江等省份。

因此,今年以來四川在以科技創新賦能制造業、以制造業承載科技創新方面頗具看點,尤其是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于5月初揭牌,將聚焦先進核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打造學科內涵關聯、空間分布集聚的原始創新集群。

興隆湖。馬驥 攝

目標宏遠,戰鼓催征。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在時間上同步演進、空間上一體布局、功能上耦合疊加,突出工業主導作用、強化三次產業聯動,四川掀開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的嶄新篇章。

6月上旬,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宜賓舉行;6月底,第十九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將在成都迎來八方賓客。這是一個很明確的信號: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開放的四川與海內外共享新型工業化機遇。

 

文章關鍵字: 四川 產業 工業 集群 工業化 編輯:王燕


返回頂部
中文不卡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麻豆,国产欧洲精品自在自线官方,无码中文字幕色综合
中出国产丝袜熟女 | 日韩在线一区精品视频漫画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 | 日韩a∨中文字幕在线电影吧 | 在线视欧美日本 | 日本亚洲成本人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