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到米!瀘州長江航運監測進入“北斗時代”
“報告船長,望灘二號白浮發生漂移報警,總值班室已下達一級指令,需要立即出航。”6月2日,在長江瀘州航道處的值班室內,工作人員即時發現航標漂移后,立即前往現場將其復位。而之所以能遠程了解到實時情況,正是北斗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工程發揮了作用。
長江干線北斗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工程是國內內河航運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組網結構最復雜、服務性能要求最高的北斗服務系統,于2018年11月開工,工程總投資1.07億元,在西起云南水富,東至長江口長約2800公里,寬約30公里的長江干線帶狀區域內,實現了北斗衛星地基增強信號的全覆蓋。
“北斗技術能夠檢測到航標的位移,哪怕變了一米都能檢測到。這個航標當時是漂移了40米以上,我們通過監測及時發現異常,便很快地進行了恢復,更加有效地保障了航道通航安全。”長江瀘州航道處副處長李洪奇介紹說。
北斗衛星地基增強系統正式運用,能對航標、船舶實行精準定位。汛期來臨,水位變化較大,船舶移動較為頻繁,當航標、船舶發生非正常移動時,長江瀘州航道處就會收到報警信號。
同時,通過深度賦能航運要素,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將使長江綜合交通管理、海事安全監管、水上交通安全應急指揮等能力全面提升。
記者 秦德莉 黃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