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聽網   > 正文

向總書記報告·一線調研丨種出“天府好糧”

發布時間:2023-06-01 16:19:26 稿件來源: 四川在線

種出“天府好糧”

——來自四川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一線調研

四川在線記者 方小虎 王成棟 王代林 寇敏芳/文 吳楓 郝飛 李向雨/圖片、視頻

5月,進入小春作物收割與大春作物播栽“雙搶”時節,天府之國的“天府糧倉”建設喜獲收成:省農情調度顯示,預計今年全省共收獲夏糧452.1萬噸、同比增加15.4萬噸,預計大春完成糧食播栽8000余萬畝、為近年新高。

一年前的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首站前往眉山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強調要保護好這片產糧寶地,把糧食生產抓緊抓牢,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

國之大者,省之重任。

一年來,作為全國十三個糧食主產省和西部唯一的糧食主產省,四川牢記殷殷囑托,千方百計“多產糧、產好糧”,全面推進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建設,持續增強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信心和底氣。

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建設,地、人、效是關鍵要素,高標準農田怎么建?去哪里找種糧人并有效調動積極性?科學種糧究竟有沒有效益?

5月上中旬,四川日報全媒體調研組來到總書記曾經駐足過的眉山東坡區永豐村,并相繼奔赴全省糧食產量大縣資陽安岳縣和綿陽三臺縣,以及德陽廣漢市全省首個國家糧油產業園,試圖通過解剖田坎上的變化,找到四川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的路徑和方法論。

地在哪兒?

良田要守牢建好,良田還只能糧用

5月6日傍晚,李雪平披上外套,走向村外的田野。去年開始,身為永豐村黨委書記、村主任,李雪平有了新“頭銜”:永豐村村級“田長”。

5月初,眉山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外,水稻播栽已經進入尾聲。

田里走了一圈,李雪平遇到了熟人——眉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東坡區委書記、東坡區“田長”廖小寧。兩位“田長”巡田時不期而遇,背后是高懸的考核利劍。去年7月,四川在建立田長制時提出,要強化對各級“田長”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成效考核,并將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納入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

“要量的穩定,也要質的提升?!绷涡幍睦斫馐牵褐挥懈財盗孔?、質量高,多產糧、產好糧的目標才能成為現實。

四川念出了“騰” “退”“轉”三字訣。

去年至今,通過騰退無人居住的破舊農房、低產低效林地和園地,永豐村新增耕地239.49畝,且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在東坡區,就騰退出耕地6000余畝。

不只是東坡區和永豐村。去年,一場騰退其他用地和復墾撂荒地、加快建成高標準農田的行動在全川悄然啟動。

5月11日,調研組剛剛抵達資陽安岳縣,當地干部群眾就道出了去年奪得全省產糧“前三甲”的密碼:改造低產地。

安岳縣乾龍鎮罐子河村外,玉米、大豆已經返青。一旁的田埂上,還能找到殘留的檸檬樹根。

資陽安岳縣乾龍鎮罐子河村,騰退低產低效檸檬園后的耕地,已經種上了水稻、玉米和大豆。

安岳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彭輝解釋,被改造的果園地勢低洼,“果子質量和產量始終上不去?!比ツ?月,安岳縣以罐子河村為核心的六個村社啟動糧經統籌促進檸檬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建設,對近三千畝低產果園進行騰退、平整并配套渠系。項目完成后,當年新增糧食播種面積1960畝、糧食產量1430噸。

全省217.6萬畝撂荒地潛力同樣不小。按每畝年產糧食1000斤測算,復墾后每年增產糧食21.7億斤。

怎樣讓撂荒地“重生”?

三臺縣最自豪的是,作為丘區縣,全縣土地撂荒現象基本消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蔣次勇認為,關鍵在于當地在復墾復耕時優先傾斜項目資金,讓撂荒地從“望天田”直接成為了“旱能灌、澇能排、宜機作業”的高標準農田。

該縣觀橋鎮碧波村農戶龍成富介紹,去年,針對他家兩畝地撂荒現象,當地拿出兩筆錢。第一筆,是先期每畝投入一千元的“除雜”(清除雜草、樹木)費;第二筆,則是每畝六千元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主要用于降坡改造、配套建設水渠和機耕道。今年小春,改造一新的撂荒地拿出了畝產油菜140公斤的優異表現。

去年,全省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487.16萬畝。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透露,下一步,省級也將優先向低產低效園地、撂荒地布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以早日激活這些沉睡的土地。

誰來種?

“新農人”引領種田新勢力,社會化服務組織擔當“田保姆”

李雪平一度苦惱:永豐村全村5000余戶籍人口中,有四成常年在外務工,“留守”的多是婦孺老人,種糧缺勞動力。

這不是個案。放眼全省,農民工常年保持在兩千萬人以上規模,且以青壯年為主。誰來種地?

農業農村廳廳長徐芝文坦言,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他選定的調研課題就是“現代農業經營服務強”。他說,依靠種糧大戶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能有效破解“誰來種”的難題。

李雪平的方法是引來種糧大戶,在永豐村,調研組見到了種糧大戶王元威。今年,他流轉土地面積已達3500畝,比去年多出100畝,“全部種水稻”。

王元威敢于多種的秘訣是:自家院子里停著20多臺套農機;微信上的肥料廠、大米加工企業負責人有20多位;收獲完的稻谷,能直接出售給川內最大的加工企業,“小農戶肯定做不到?!?/p>

在王元威的帶領下,今年永豐村新增土地流轉近240畝。全村土地流轉率超過95%,幾乎實現零撂荒。

目前,全省共有種糧大戶2.7萬戶、實際種糧面積400萬畝,有效破解了散戶缺乏勞動力問題。

除了傳統的大戶帶動,調研組發現,種糧組織化、公司化的新趨勢正在形成。

去年,乾龍鎮罐子河村集體土地股份合作社聘用了“種田CEO”黃德付,負責全村80畝稻漁綜合種養基地管理。他所需要的化肥、農藥都通過農業超市采購,成本節約10%。去年,該村依靠土地集體經濟收入約6萬元,帶動了600多畝撂荒地的改造提升。

對于“誰來種田”這個問題,專業化服務組織的角色越來越重。

5月9日上午,趁著落雨的工夫,廖成勇在院子里鼓搗起了剛到貨的新設備:江蘇廠商送過來的新型收割機、農用無人機、插秧機……院外,立夏后的麥田一片金黃。

30歲的廖成勇,是德陽廣漢市連山鎮人。2020年,名校機械專業畢業的他辭職回鄉,加入了表姑楊萍創建的廣漢市惠民農機作業專合社。今年,這位廣漢市最年輕的中級新型職業農民的課題是:托管田塊突破6000畝;服務田塊20萬畝次(單一田塊多次服務疊加數據)。這不是容易完成的任務,以托管為例,農戶只決定“種什么、怎么賣”,“怎么種”全看廖成勇。

如何當好“田保姆”?

廖成勇的思路是,買設備、搞培訓。今年他力主采購農機20臺,同時找來專家,把合作社常年雇用的十五名農機手培訓了一遍?!皩r戶是提高效益,對我們是節省成本?!绷纬捎屡e例,收割機損耗率降低5個百分點,每畝水稻就能增收80元。

5月初,德陽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已經黃熟的小麥正待收割。

王元威等人的成功,也讓省級業務主管部門堅定了信心。省委農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全省現有專合社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2萬戶,常年服務面積4000萬畝次。為進一步放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作用,今年省級將啟動1000個村土地集體托管探索,進一步解答“誰來種”的問題。

怎么種?

推良技、用良藝、育良種,種出“天府好糧”

走訪期間,三個田間地頭現場“授課”的場景,讓調研組印象深刻?!笆谡n”現場的爭論,也讓我們“糧要怎么種”的疑問有了答案:靠科技。

第一個場景,發生在綿陽三臺縣斷石鄉飛鳳村外。酒企派駐的技術員劉從林站在田埂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釀酒高粱的管理要點:不要隨便使用殺蟲劑、除草劑。

劉從林是去年6月來到飛鳳村的。當時,飛鳳村通過復墾撂荒地打造了千畝釀酒高粱基地,并成功拿下酒企的訂單。劉從林被酒企選派到飛鳳村提供技術指導。

“我們和村上的保底收購協議,是要質檢合格才能生效的。而且,照我的方式管,產量只增不減?!眲牧终f,某些農殘指標1%的細微變化,都可能讓農戶們半年辛苦白費。因此,今年他從平整土地時就開始在村里住下,為的就是讓田里的釀酒高粱產量“高一點”、農民的收入“漲一點”。

第二個場景,發生在眉山東坡區復興鎮高塔村。

5月6日,川內某制種企業技術員李彬,攔下了正在給制種水稻施肥的農戶。李彬說,制種水稻每年的揚花授粉期只有一周,且每天最佳授粉時段只有三個小時。因此,授粉期必須控制在氣溫較高、降雨較少的7月下旬前后?,F在去施“返青肥”,很容易讓制種水稻的生長周期出現紊亂,“萬一碰到連陰雨就成了幫倒忙?!?/p>

對于全省水稻制種大縣東坡區來說,“等一等”就能為全川數百萬畝水稻來年用種需求增加一份保障。

第三個場景,還是發生在三臺縣。5月19日,在建平鎮四季村的臺沃中試基地,技術員林玉翔拎著測試儀器,挨個檢查即將撒入田間的肥料。

去年秋季,這塊中試基地打破了四川再生稻“北不過金堂”的傳統認知,畝產再生稻300公斤,一時業界矚目。今年,林玉翔不僅把中試面積擴大了三倍,還帶來了“秘密武器”——廣東水稻母本與四川本地水稻親本選育出的新品種。他說,新品種不僅繼承了四川水稻耐寒耐旱的優勢,還具備廣東水稻耐高溫生長速度快的特點,“頭茬稻從育秧到收割只要120天,比一般的本地品種縮短了半個月以上?!?/p>

綿陽三臺縣建平鎮四季村的臺沃中試基地內,再生稻已經返青。

不要小看爭來的半個月時間,它意味著四川產糧版圖將出現巨變。農業農村廳測算,如能將再生稻蓄留范圍擴大至三臺等地,全省糧食播栽面積有望新增五百多萬畝。以當前常住人口計算,相當于川人五周的口糧消費量。

咋賺錢?

提高政策含“金”量,糧經統籌復合種植讓糧農“得票子”

種糧要有效益有錢賺,才能形成可持續性的建設高水平“天府糧倉”的動力。

監測表明,去年,在成都、德陽等地形平坦區域,哪怕是全程機械化作業,每畝水稻每年純收益也不過三百多元,只相當于普通勞動力兩天的工資。但全省大部分糧食主產區位于丘區和山地,機械化程度不高,收益遠低于這一數據。

如何讓種糧農戶種出效益?

有人把目光放在了政策上。王元威隨身攜帶筆記本上,記滿了今年糧食最低收購價、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谷種植補貼等惠農政策執行標準。

“不要小看這分分角角的變化?!蓖踉f,如果不出意外,自家秋糧產量420萬斤以上。照此推算,稻谷最低收購價每斤上調1分錢,自己就能多賺4.2萬元;每畝補貼多10元,他也能多拿3.5萬元。

現實來看,補貼和金融手段只能保本或者幫助農戶實現微利。如果要想讓種糧農戶多賺錢,還要從模式創新上入手。

在三臺,調研組見到了一個“反?!卑咐?。金石鎮種植大戶何凱采取稻麥輪作的方式,每畝年種糧收益可達937元。

“舍得投、精細化。”這六個字是何凱總結出的秘訣。在土地承包后,何凱每畝投入約800元進行土地整理,合并小田,布局排灌設施,這樣可以實現全程機械化耕作,每畝可以節約120元;在此基礎上,種植階段,他采用了最新的免耕播種技術,通過對播種精細化的管理,每畝可以增產100斤左右。增減之間,種糧收益的空間越來越大。

模式創新不只要優化成本,還要增加單位面積產出。

“大春這一季的糧食產量高,那就種糧。剩下的時間,就種經濟作物?!庇镭S村村民周永久說,自家五畝田,去秋至今春,有兩畝輪種了小白菜、豌豆尖,三畝輪種了澤瀉與豌豆尖,“小白菜每畝純賺七八百,澤瀉和豌豆尖合起來每畝能賺一千五?!彼闵戏N糧,每畝田年純收益在2000多元,是單純種糧的五倍以上。

周永久這套種植模式被稱為“糧經統籌”種植模式。去年,在四川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的指導下,這一模式在永豐村大面積推廣。

“主要是水稻—藥材—蔬菜或者水稻—蔬菜—蔬菜輪作。”四川農業大學教授馬均說,永豐村的實踐來看,既能扎緊“米袋子”,又能充實“錢袋子”。

不過,調研組發現,這樣的案例仍然是少數。制約在于,投入要有充裕的資金,精細化管理也需要培育和引導。

“政策上我們在想辦法,模式上要靠地方探索。”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肖小余透露,今年,四川已正式將丘陵山區種糧大戶補貼提高到100元/畝,在產糧大縣實現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同時,在全省各產糧大縣因地制宜探索聯農帶動和“糧經統籌”種植模式,“決不讓種糧農戶在經濟上吃虧?!?/p>

文章關鍵字: 種糧 水稻 每畝 撂荒地 永豐 編輯:李玉蘭


返回頂部
中文不卡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麻豆,国产欧洲精品自在自线官方,无码中文字幕色综合
一区二区人妖视频网 | 中文欧美性爱在线 | 在国产在线视频a在线视频 午夜男女视频一区二区 | 中国年轻少妇毛茸茸 | 小说区图片区综合久久亚洲 | 亚洲色国产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