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丨走進這場大展,聆聽新時代四川發展鏗鏘足音
四川在線記者 余如波 成博
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9月27日,“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開幕。在四川展區,一件件圖片、實物、模型、視頻、造景、特色展項等展品,全面展現進入新時代以來,四川經濟社會各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同時,在中央綜合展區的12個單元中,也有不少“四川元素”驚喜亮相,多角度講述四川發展故事。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實現了一個又一個歷史跨越,回顧非凡十年,有哪些發展成就值得關注和講述,又將通過怎樣的方式呈現給世人?讓我們從一件件展品中尋找答案。
看四川元素
兩大展區,奏出新時代治蜀興川“進行曲”
“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分為序廳、中央綜合展區、地方展區等6個展區,位于地方展區的四川展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圖片117幅、視頻4部、沙盤1個、模型6個、文物3件、場景2個、實物52件(套)、互動展項2個,全面立體地呈現了新時代治蜀興川碩果。
省籌展辦工作人員介紹,四川展區共有五大板塊,開篇便是“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引領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可見其重要意義。四川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戰略引領,強力推動國家戰略實施在四川全面提速、整體成勢,深入推進“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不斷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平衡性和可持續性。
在這一“章節”的開頭,也是整個四川展區的“起點”,突出地展示了一張今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宜賓三江口考察,聽取當地推進長江流域生態修復保護等情況匯報的圖片。四川天府新區成都市興隆湖片區、渝昆高鐵四川段白云洞二號特大橋、四川省瀘州港、川渝共建的首批跨省域合作平臺之一——高竹新區……一張張精美的照片引人駐足,無聲定格了四川深入推進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的鏗鏘步履。
深化川渝合作示范區建設,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圖為川渝共建的首批跨省域合作平臺之一——高竹新區。(“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參展圖片)
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四川都能“雄起”。四川展區還通過“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 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提升內陸腹地核心競爭力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 繪就美麗四川新畫卷”,以及“辦好民生實事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新期盼”等內容,奏響了新時代的“四川強音”。
四川哪些發展成果為全國矚目?中央綜合展區給出部分答案。
中央綜合展區位于展廳中部和西部,占據展覽空間約1/3比重,據不完全統計,在其總共12個單元中,有四川元素圖片28幅、實物13件(套)、場景2個、慢直播2個:甘孜“雪線郵路”上的郵政車輛、文保人員修復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從成都安順廊橋遠眺雪山美景、“懸崖村”村民住進集中安置點新房的房產證和鑰匙……定格了四川新時代十年動人瞬間。
看發展碩果
從宏觀到微觀,四川變化之巨令人信服
在四川展區第三部分,3張氣勢不凡的航拍圖片令人矚目,分別為雅康高速瀘定大渡河大橋、川藏鐵路成都至雅安段、四川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尤其是前者,遠處雪山白云為背景,近處黃色的山、綠色的水、藍色的天、紅色的橋,色彩搭配極具視覺沖擊力,生動展現了四川公路建設成果:十年來,公路總里程達39.96萬公里,居全國第一;全面提升高速公路覆蓋范圍、通達深度和運行效率,高速公路總里程從2012年的4334公里增加至8727公里,居全國第三。
四川全面提升高速公路覆蓋范圍、通達深度和運行效率。圖為2018年12月建成通車的雅康高速瀘定大渡河大橋。(“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參展圖片)
如此全局、宏觀的“大”視角,在四川展區隨處可見,令人信服地展現了四川發展變化之巨。同時,新時代的四川發展成果,又一次次體現在局部、微觀的“小”處,甚至從一個案例、一件物品乃至一個人的命運之變“見微知著”。
在四川展區第二部分,我省繁育的14種優質種子集中亮相:水稻種子宜香優2115、川優6203、F優498、品香優秱珍,大豆種子貢秋豆5號、成渝豆1號、紅皮香豆……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四川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建成國家級制種基地11個,數量居全國第一,進一步夯實全國三大育制種基地之一的地位。
四川是全國三大育制種基地之一。圖為位于四川省邛崍市的天府現代種業園。(“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參展圖片)
同樣看似不起眼的,還有中央綜合展區第二單元,經精心裝裱置于展柜中3張“紙”——由西南交通大學簽署的我國第一份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確權協議。2016年1月,西南交通大學拉開“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序幕,允許科技成果以協議、掛牌交易、拍賣等市場化方式定價,著手解決成果“轉化難”問題。
中央綜合展區第五單元的一張照片,主角則是涼山州越西縣桃園村村民巴木玉布木一家。2010年1月30日,巴木玉布木身背巨大行囊、懷抱嬰兒、手提背包的照片感動無數網友。在幫扶干部的幫助及自身努力下,她家的土地全部種上烤煙,家中經濟條件逐步改善;至2020年,年收入達到了10萬元,成功實現脫貧。
看多元展陳
讓白鶴灘“發電”,與“大熊貓”零距離互動
縱覽四川展區,除了一張張精美的照片,多元化的展陳方式隨處可見,不僅讓逛展更有趣味,還更具貼近性、親和力地展現了治蜀興川新氣象。
來自脫貧攻堅一線的實物展品,就是四川展區的一大亮點:內江市東興區駐村第一書記的“工作日記本”,詳細記錄了為群眾申報低保困難補助、推薦就業崗位、爭取產業項目支持等幫扶工作的點點滴滴;平昌縣的貧困戶精準幫扶手冊,記錄了為貧困戶提升家庭收入、落實扶持措施等情況,集中反映脫貧成效;涼山州建檔立卡貧困戶排查問卷,用以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大排查,精準摸清脫貧攻堅中存在問題。
省籌展辦工作人員介紹,四川展區不光展覽內容精挑細選,展品形式也仔細斟酌,力求豐富。作為全國清潔能源裝備產業體系最完整、技術最先進的研發制造基地之一,四川在該領域屢屢貢獻“大國重器”:“華龍一號”核島、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新一代“人造太陽”聚變實驗裝置……都以模型的形式出現在觀眾面前。
四川是“千河之省”,也是水電大省,位于互動展區的“金沙江流域巨型水電站”互動裝置,更將四川清潔能源開發利用進行了清晰的可視化呈現。左邊控制臺上的4個按鈕,分別對應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4座水電站,按下即可觀看相應水電站的視頻介紹;右邊則是一座白鶴灘水電站模型,只要拉下中間的把手,江水便以裸眼3D的方式咆哮下泄,帶動水輪機組“發電”并點亮代表長江下游地區的城市模型。
四川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補給地和國家重要濕地生態功能區。圖為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九曲黃河第一灣。(“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參展圖片)
在互動展區,觀眾還能以別樣的方式體驗四川自然生態之美、多彩人文之韻。現場設置了一臺“看大美四川、學川劇變臉、與熊貓合影”互動裝置,循環播放四川豐富的文旅資源,觀眾也可以掃描二維碼進入互動界面“撫摸”大熊貓,“戴上”川劇頭飾、“畫上”川劇臉譜,錄制約10秒的視頻,保存一段難忘的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