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聽網   > 正文

我是黨代表④丨楊文鈺:為護衛國家糧油安全貢獻智慧力量

發布時間:2022-09-28 10:22:35 稿件來源: 川觀新聞

我是黨代表

他們來自生產和工作一線,是全省510多萬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他們將肩負全省黨組織和黨員重托,赴京出席黨的二十大。川觀新聞推出“我是黨代表”專欄,報道我省出席黨的二十大代表中的25位基層黨代表,展現他們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奮進故事和先進事跡。

川觀新聞記者  江蕓涵

人物名片

楊文鈺,63歲,199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獲得“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全國星火計劃先進個人”“全國先進農業科研人員”等多項榮譽。

人物故事

9月,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進入關鍵的收獲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能出差的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楊文鈺有點焦慮。“8月27日從內蒙古回來就沒法出去了,每天只能通過微信、電話,遠程聯系全國各地的種植基地,了解玉米大豆的生長情況進行技術指導,還是沒有現場手把手教的效果好。”

如果不是受疫情影響,此時的楊文鈺一定是在田間地頭奔忙。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他的足跡從黃淮海延伸到大西北、大西南,遍布河南、寧夏、甘肅、內蒙古和四川等多個省(區)。

堅持科技創新  助力穩糧增豆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明確,“在黃淮海、西北、西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農業農村部今年在全國16個省份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1510萬畝,其中四川省擴大310萬畝。楊文鈺如候鳥一樣,帶領團隊成員從南到北全國奔忙推廣示范技術,行程密集到一天走好幾個點,一天工作12小時是常事。在楊文鈺看來,“能夠為穩糧增豆貢獻力量,能夠守護國家糧油安全,是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最大的驕傲。”

楊文鈺(左二)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指導大豆玉米播種。

眾所周知,大豆在糧食作物中進口依賴度最高,近年來全國大豆需求中有八成以上依賴進口。玉米和大豆屬于同季旱糧作物,二者爭地矛盾嚴重。

2000年起,楊文鈺帶領團隊堅持科技創新,他們通過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選擇緊湊、耐密、抗倒伏的玉米品種與耐密、耐蔭、宜機收的大豆品種實行帶狀復合種植,這樣在實現玉米不減產的情況下,每畝地可多收大豆100-150公斤,相當于一畝地產出1.5畝地的糧食。另外,由于大豆有固氮的作用,技術施行兩年后,每畝地還可減少4公斤左右的氮肥施用,綠色生態效益明顯。

由于提質增效成果突出,2003—2021年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在四川累計推廣面積5758萬畝,遍及61個縣市,技術覆蓋率75%以上;在全國累計推廣9660萬畝,新增經濟效益335億元;對保證我國玉米產能、大幅度提高大豆自給率,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如此,這項技術還走出國門,在巴基斯坦等國家成功推廣,為解決世界糧油問題提供了中國思路。

奔忙田間地頭  播種豐收希望

說起對內蒙古種植基地的指導,最早還得從4年前說起。2018年,內蒙古包頭市東河區沙爾沁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張永根打來電話,他在新聞中了解到楊文鈺團隊的這項技術后想在鄉上推廣,請楊文鈺給予技術指導。在種植的過程中,張永根帶領種植戶不折不扣地落實楊文鈺的各項技術要求,當年收獲就效益凸顯。這也掀開了內蒙古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序幕,從最初這個鎮的200畝,如今已發展到160萬畝的規模。這件事給楊文鈺很大啟發,好技術要產生好效益的前提,是種植戶要全心全意把這項技術用足用好。

楊文鈺(右二)在江蘇省新沂市對種植農戶進行現場培訓。

為了讓種植戶掌握好這項技術,楊文鈺比誰都舍得吃苦。今年6月中旬,河南部分地區的氣溫已經高達41℃,楊文鈺戴著草帽,頂著烈日在田里一邊仔細查看大豆玉米株數,一邊在地里手把手地教農戶大豆播種深淺度和用肥量,這只是黃淮海14天夏播沖刺期里最常見的場景。“楊老師總是一馬當先沖在前,下完地,襯衫能直接擰出水。”楊文鈺教授的博士生楊歡認為,是作為共產黨員的使命感和對“三農”工作深深的責任感,支撐著導師楊文鈺對工作始終保有高度熱忱。

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作為黨代表,楊文鈺對大會充滿期待,期盼二十大能制定出更加美好的藍圖,為國家謀發展,為人民謀幸福。“我將不斷總結提升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做好推廣運用,繼續為護衛國家糧油安全貢獻智慧力量。”

(圖片及視頻由受訪者和四川農業大學提供)


文章關鍵字: 技術 種植 玉米 大豆 楊文鈺 編輯:李玉蘭


返回頂部
中文不卡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麻豆,国产欧洲精品自在自线官方,无码中文字幕色综合
日本免费看片尤∴ | 亚洲精品中文AV字幕乱码 | 亚洲国产理夜论片大全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黑人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 日本午夜视频黄 |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