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聯播|奮力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踔厲奮發,接續奮斗,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奮力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四川地處長江上游,2022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強調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也是守護好中華文明搖籃的必然要求。四川要增強大局意識,牢固樹立上游意識,堅定不移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守護好這一江清水。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綠色轉型。實施長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沿岸污染企業全部關停或搬遷,開展綠化全川和長江廊道造林行動。截至2021年末,全省森林覆蓋率升至40.2%,長江2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97%。
盛夏時節,在萬里長江第一城——四川省宜賓市,一江清水緩緩流淌,兩岸植被郁郁蔥蔥,與十年前“化工圍江”、污水直排、河道采砂、過度捕撈,水環境惡化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
7月下旬,四川大涼山的彝族同胞迎來易地扶貧搬遷后規模最大的一次火把節。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四川涼山考察,指出“易地扶貧搬遷是實現精準脫貧的有效途徑,一定要把這項工作做好做實。搬遷安置要同發展產業、安排就業緊密結合,讓搬遷群眾能住下、可就業、可發展”。按照總書記指示,四川實施“四大片區扶貧攻堅行動”,制定扶貧專項方案,625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如今,四川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確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3060個,努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堅持突出特色、做強優勢,謀劃實施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實施百億級重大產業項目41個,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更加堅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跑出“加速度”。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達7.4萬億元,占全國比重提高到6.5%。
十年回眸,滄桑巨變。2021年,四川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75元,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
十年間,四川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2.4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5.38萬億元,連跨三個萬億臺階。
十年間,四川糧食產量提高了1.1倍,生豬出欄數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十年間,四川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07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14家。
十年間,四川公路總里程從2012年底的29.3萬公里增加至39.9萬公里,高速公路從4334公里增加至8727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