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聽網   > 正文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深度解讀?丨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扎實促進共同富裕

發布時間:2022-07-26 14:42:23 稿件來源: 川觀新聞

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是在全省上下邁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征程、喜迎黨的二十大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省委書記王曉暉代表十一屆省委所作的報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總結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的工作,明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目標要求和重點任務,必將指導新時代治蜀興川各項事業不斷發展進步。

當前,全省上下正以昂揚奮進姿態推動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落地落實。為幫助大家深入學習領會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大會決策部署上來,川觀新聞、川觀智庫特別邀請起草組成員對報告進行深度解讀。敬請關注。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扎實促進共同富裕

益西達瓦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是“國之大者”。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為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奮斗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推動民生建設的歷史。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講政治、抓發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總思路,明確“惠民生是根本目的”,作出“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的重大部署,發出“緊緊圍繞讓老百姓過好日子,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促進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鏗鏘號令,通篇飽含著濃濃的民生情懷。展望未來,一幅溫馨可感、幸福可待的民生畫卷正在天府大地徐徐展開。

一、提高政治站位,從“黨的性質宗旨”上不斷強化對民生工作的新認識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黨,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100余年來,我們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領導民生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黨代會報告回顧了過去五年全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推動民生社會事業取得的長足進步,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新時代治蜀興川的著力重點。

堅定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老百姓生活的“一枝一葉”,都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念于心的民生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中,強調必須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生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增進民生福祉一系列根本性問題,是我們推進民生建設的思想武器、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代會報告強調要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突出為人民創造幸福安逸生活這一總取向,實施更多有溫度的政策舉措、暖民心的切實行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省委十二屆一次全會上,省委書記王曉暉同志強調“特別要把關注目光和更多精力投向困難群眾、投向農村基層,投向省內欠發達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盆周山區,不斷縮小區域差距、城鄉差距和收入差距,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都對全省上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好民生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體現了省委堅持人民至上的鮮明價值取向。

堅決扛起“惠民生贏民心”的政治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既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又講“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過去五年,省委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連續多年將民生支出在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的比重穩定在65%以上,集中財力物力辦好了一大批民生實事,有效解決了群眾關注的一系列急難愁盼問題。黨代會報告強調“實施中等收入群體遞增計劃,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推動形成橄欖型分配結構”“堅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積極探索共同富裕實現路徑,引導全省人民勤勞致富、發展致富、創新致富,一步一步把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變為現實”“聚焦聚力抓發展,用心用情惠民生,進一步奏響興省強省、為民富民的時代旋律,讓9100萬四川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的系統工程,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以增進民生福祉的具體成效贏得民心,不斷厚植黨的執政根基。

二、把握戰略機遇,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滿足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在發展民生中贏得民心,貫穿著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邏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黨代會報告指出,今后五年是邁步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五年,四川發展面臨“三個有利于”的發展條件,發展民生事業的基礎條件將加快改善,要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和進取精神,主動搶占先機,奮力開拓新局。

從全面小康到全面現代化,必然以“高質量發展”夯實物質基礎。增進民生福祉指向促進共同富裕的目標、契合新發展階段和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和重大意義。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入實施,一系列政策紅利、改革紅利、發展紅利將加速釋放,四川戰略牽引力、政策推動力和發展支撐力前所未有。未來五年,全省將加快融入和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實現新的突破,這必將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增進民生福祉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必然以“城鄉融合發展”拓寬實現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增進民生福祉,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未來五年,全省將堅持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美麗四川建設,不斷改善城鄉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效能,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有效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民生需求,這必將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拓寬實現路徑。

從總體富裕到共同富裕,必然以“協調均衡發展”提供強勁動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關系上;強調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這意味著,協調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強調協調發展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更加注重發展機會公平,更加注重資源配置均衡。未來五年,全省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縮小區域、城鄉和收入三大差距,全面推進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逝有尊安,既在高質量發展中把“蛋糕”做大,又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通過政策制度手段把做大的“蛋糕”分好,這必將為增進民生福祉、促進共同富裕提供強勁動能。

三、保障基本民生,以“兜底夯基”新作為不斷作出增進民生福祉新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五位一體”中社會建設還存在不少短板問題,需要在高質量發展中補齊短板弱項、夯實基礎支撐。黨代會報告著重從就業、教育、健康和民生兜底四個方面就增進民生福祉促進共同富裕作出了部署,特別是在基本民生保障等方面明確了做好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殘疾人福利保障,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以及加強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等任務,這些都是新時代民政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的重要內容。走好新的趕考路,必須把講政治作為首要原則、把抓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惠民生作為根本目的、把保安全作為底線要求,認真學習貫徹黨代會精神和省委書記王曉暉同志“自覺從人民立場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省人民”等重要指示精神,豐富提升民政“583”總體發展架構(即建設民生、創新、智慧、法治、文化“5個民政”,健全社會救助、養老服務、未成年人保護、城鄉社區治理、社會組織管理服務、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現代公益慈善、婚姻和殯葬服務“8大體系”,實施民政服務機構能力建設、民政基層力量拓展、民政人才隊伍能力提升“3項工程”),深化民政業務系統化、信息化、法治化、標準化、專業化、社會化融合改革,奮力推動新時代全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用實干實績書寫“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時代答卷。

持續強化社會救助兜底功能,切實“兜住、兜準、兜好”基本民生底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全省民政系統將胸懷“國之大者”,把握“省之要事”,在構建新型社會救助體系上下功夫,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大力構建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救助體系,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進一步織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網。在鞏固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上下功夫,進一步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體系,加強困難群眾常態化救助幫扶,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在提升困難群眾救助精準度上下功夫,針對特困人員的特點和需求精準施策,加強對農村老年人、兒童、“三留守”人員等特殊和困難群體的關心關愛,推進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福利制度與社會救助政策有效銜接,健全政府救助與慈善銜接聯動機制,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確保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在構建現代“大慈善”格局上下功夫,大力發展慈善公益事業,推動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的慈善多元主體合作發展治理模式,探索建立慈善供需精準對接機制,鼓勵慈善組織聚焦基本民生保障薄弱環節發揮“補位”作用,促進慈善資源與政府救助資源的高效銜接。

持續加強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以基層治理“小治”服務治蜀興川“大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全省民政系統將堅持以改革應變局開新局。一是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健全“黨建引領+綜合服務+綜治保障+科技賦能”城鄉社區治理框架,以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為總牽引,持續推動財政投入、權責對等、共建共享、資源整合、內生動力、人才培養等機制創新,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二是推動縣域內片區高質量發展。圍繞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發展質量、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治理效能,推動以規劃引領縣域內片區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一干多支”戰略實施,深層次、持久性釋放改革紅利。三是加強行政區劃和界線地名管理。審慎研究推進行政區劃調整,嚴控撤縣建市設區。深入推進平安邊界建設,大力保護和弘揚優秀地名文化,廣泛凝聚全川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正能量。

持續推進基本社會服務均等普惠可及,更好滿足“一老一小”等重點群體民生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公共服務關鍵看實效。要提高針對性,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全省民政系統將篤實奮進、攻堅克難,努力提升基本社會服務水平。一是構建養老服務體系。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大力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城市居家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健全農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開展老年教育提升示范等行動,讓全省1800多萬老年人“夕陽更紅”。二是構建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實施未成年人保護“六大行動計劃”,開展“明眸皓齒、正心立身”健康工程,推動構建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位一體”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格局,讓全省1600多萬未成年人“朝陽更艷”。三是構建社會事務服務體系。完善殯葬法規制度,加強殯葬設施建設,持續實施綠色惠民殯葬政策。優化婚姻服務,深化婚俗改革,加強婚姻家庭輔導教育,牽引婚姻家庭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

治蜀興川,利民為本。推動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我們要以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為統領,下足“繡花”功夫,做好“精準”文章,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促落實、見實效,讓全省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享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中廣泛凝聚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磅礴力量,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篇章!

文章關鍵字: 發展 民生 習近平 共同富裕 福祉 編輯:王燕


返回頂部
中文不卡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麻豆,国产欧洲精品自在自线官方,无码中文字幕色综合
亚洲精品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 |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 日本一本到精品综合视频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高濑 | 秋霞步兵区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