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蹲點調研②丨又見枇杷行四方
6月1日,雅安發生6.1級地震后,習近平總書記當即作出重要指示。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視察期間,又叮囑四川省委和省政府繼續做好傷員救治,加強受災群眾心理疏導,做好遇難者善后處理及其家屬安撫工作,穩妥安置受災群眾,保障基本生活物資供應。要做好恢復重建規劃,抓緊實施,幫助受災群眾盡早恢復正常生產生活。
雅安發生6.1級地震,塌方、滑坡、斷道,一度讓農產品無法外運……
半個多月后,記者選擇一個鄉、一條路看災后恢復重建——
又見枇杷行四方。
彭宇 川觀新聞記者 蔣松 何濤 周海波/文 郝飛/圖 李蕾/剪輯
寶興河,全長127公里,主源東河和最大支流西河在寶興兩河口匯聚,以一個大寫的“Y”字母之姿,從北往南流經寶興大地,成為青衣江之源。
351國道(G351),起于浙江省臨海市頭門港,橫貫中國東、中、西內陸腹地,從南往北穿過寶興,翻越夾金山,止于小金縣。
6月1日,雅安發生6.1級地震后,當地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加緊進行搶險救援、恢復重建。6月17日、18日兩天,沿著寶興河,沿著G351,四川日報全媒體一線蹲點調研組選擇雅安市寶興縣的一個鄉、一條路,前往災區蹲點調研,于一點、一線,感受雅安踐行重建新路、推動發展振興的新探索。
點位:寶興縣五龍鄉
700件枇杷當天下樹當天發出
“67斤、63斤、68斤……”剛進寶興縣五龍鄉道班房壩子,就聽到汪曉燕清脆而響亮的報數聲。每個報數聲一落,一筐枇杷迅速從磅秤上拖下,另一筐隨即上秤。亮黃色的枇杷,在筐里散發著肉感而水靈的誘惑。
一旁,汪曉燕的父親緊盯著磅秤。“480斤”,汪曉燕帶著上揚的尾音報出總數,老人才松了口氣,輕撫額上的汗漬說:“早上5點半就上山摘枇杷,20畝還剩三分之一,用不了一周,這個大事就了了。”他遞給記者一個大五星枇杷,一口下去滿是汁水,肉厚核小,解渴又過癮。
五龍鄉在寶興縣城之西北,如果把寶興河走勢形容為“Y”字母的話,五龍鄉就在其左上方。得益于獨特的峽谷小氣候,五龍鄉五六月間白天日照強、夜間溫度低,沒有霜凍,極適宜大個頭的晚熟枇杷生長。4年前,五龍鄉大力發展晚熟枇杷,今年當地7400畝晚熟枇杷有一半迎來豐產期。
村民們在五龍鄉的冷山合作社包裝枇杷。得益于獨特的峽谷小氣候,五龍鄉極宜種植大個頭的晚熟枇杷,村民展示當地特產的大五星枇杷。 川觀新聞記者 郝飛/攝
6月1日的地震造成多處山體滑坡,五龍鄉通往縣城的432省道(S432)受損嚴重。6月正值枇杷采摘季,收購商進不去,游客來不了,掛在枝頭的枇杷賣不出去,果農頓時慌了。
五龍鄉盛產晚熟枇杷,枇杷種植面積達7000余畝,確保枇杷及時運出,成為五龍鄉震后的一項重點工作。雅安市、寶興縣調集各方力量,迅速搶通了五龍鄉這條“主動脈”。
我們正是沿著滿是泥漿和落石的道路進入五龍鄉。鄉上的枇杷之前主要靠收購商上門收購,面對災后新情況,市、縣立即發動“愛心認購”活動,聯手大型商超進行訂單服務,穩定了農戶的心。同時,由當地政府牽頭,與順豐、中通簽訂穩價發貨協議,鼓勵群眾用電商、直播等新模式廣開網上銷路,為來年產業升級奠定基礎。
村民們在五龍鄉的冷山合作社包裝枇杷。每3人一組,選果、分果、套袋、裝盒、包裝,流水線作業適應線上銷售模式。 川觀新聞記者 郝飛/攝
汪曉燕夫婦和同村的董成有個冷山合作社,主要在線上銷售家禽、蛋等。震后,汪曉燕父親家20畝枇杷接茬成熟,每天有四五百斤果實下樹,銷售壓力大。汪曉燕和董成合計,不如用自己的線上渠道,幫枇杷進行網絡銷售。
“進城了哈。”汪曉燕的丈夫裴文彬啟動皮卡車,260件枇杷往縣城快遞點奔去。一件5斤,一車運出1300斤,這是裴文彬當天運出的最后一車,當天他運出了700件,共3500斤。董成則在快遞點駐扎,進行接單、發貨。福建、廣東、云南、上海……快遞點里,厚厚的發貨單早就等在了快遞點,果到即發。
冷山合作社不僅幫汪曉燕父親網銷枇杷,也幫鄉親們通過這個渠道實現線上外銷。汪曉燕告訴我們,一件上好品質的枇杷,通過快遞發往全國各地,價格每斤能和去年售價持平。”他們想,不如趁幫忙,摸一下水果銷售行情,爭取明年讓五龍鄉枇杷實現線上規模銷售。“保鮮、磕碰、包裝、口感差異……不少鮮果網絡銷售問題,我們之前都沒遇到過,這次算是練兵,總結好經驗,明年大干一場。”
雖然震后影響還在,但今年鄉上1.2萬噸枇杷基本銷售無憂。“地震對銷售的沖擊,也讓我們深入思考晚熟枇杷的發展。”鄉黨委書記楊明煒說,鄉上的枇杷產業還存在四大問題,一是品牌度不夠,二是產業鏈縱深度不夠,三是品種缺乏層次,四是合作社影響力不夠。這四點都是震后市場一時被攪慌的原因。楊明煒告訴記者,鄉上將繼續做大做強特色農產品品牌,引進商家把農產品深加工做起來,創新新型經營主體和小農戶之間多元化聯結機制,成立利益產供銷一體化農業經營組織聯盟。
對于品種缺乏層次的問題,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所所長謝紅江受托對接五龍鄉枇杷種植技術幫扶,他透露了個好消息:五龍鄉獨特的氣候,特別適合白肉枇杷生長,省農科院已在當地試種了白玉品種,其果肉潔白細膩、口味清甜,是市場上極受歡迎的高端水果,五龍枇杷未來可期!
點位:G351寶興新華隧道
250米長的安全通道4天建好
寶興河的右上方是東河。G351順河而上,直達夾金山——中央紅軍長征路上征服的第一座大雪山。當地老百姓將這段路稱為紅色大道。隧道往北,是在建的交通運輸部“十四五”重點公路項目G351夾金山隧道。
地震發生后,G351寶興縣城至磽磧段20多處出現塌方,受損最嚴重的是蜂桶寨鄉附近的新華隧道,56米明洞被崩塌體掩埋摧毀,正洞約12米被破壞,雙向交通中斷。崩塌體不僅阻斷了國道,而且堵塞了路邊的東河,形成水位高約5米的壅塞體。
6月2日,搶險隊伍大舉壓進;6月7日,壅塞體疏導成功,危險解除;6月12日,便道搶通。這意味著此次地震中受損的國省干線公路全部搶通。
G351寶興新華隧道安全通道施工現場。 川觀記者 郝飛/攝
因為山體不穩定,又進入雨季,依山而就的便道上,隨時有松散石頭落下。在新華隧道一時難以打通的情況下,6月13日,雅安交建路橋公司寶興分公司接到“軍令狀”:4天內,在離山體較遠的位置,修建一條安全通道,保證寶興的這條交通大動脈暢通,保證夾金山隧道建設所需,保證百姓往來安全。
6月17日是“軍令狀”要求的最后一天。我們前往工程現場,“請黨放心”“爭分奪秒”“感恩奮進”……沿線隨處可見這樣的標語,每個標語附近就是一個安全哨,一個紅旗,一個黃馬甲,一個口哨,緊盯著震后山體的變化。
在新華隧道安全通道工程入口處,安全哨王輝正指導行人通行。他是縣上派來的民兵,早上6點過就到崗。施工方也配有3個安全哨,2個在工程兩頭,1個在河對岸監測。王輝抬手往新華隧道上方的山體一指說,地質部門在山上裝了安全監測設備,一有異常,會向各方手機發出預警。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記者看見震后山體裸露,邊坡泥夾碎石,時有崩塌危險。4名工人正系著安全帶,冒險在半山上拉主動防護網,以控制飛石。
壓路機開過來了。雅安交建路橋公司寶興分公司副經理彭凱指著面前一條長250米、寬9米的土路說,這就是我們4天搶修好的路,今天壓路機來壓實,安裝涵洞設備后,傍晚就可以交工了。250米的路和新華隧道并行,直通隧道北出口大道,我們走在壓實的路上,腳下是滿滿的安全感。
G351寶興新華隧道安全通道施工現場。250米長的土路上11臺挖機在緊張作業。這條路僅用4天就建好了。 吳濤/攝
“任務如期完成,可以休息下了吧。”我們問。“保證安全通行,還有大量后續工程。”彭凱回答。他們整個5月都在忙一個重點項目,5月31日工程結束正準備休息,6月1日地震,又沖上了搶通一線。
彭凱藍色工裝上,鮮艷的黨員徽章引人注目,他說,我們要求所有黨員亮明身份,帶頭沖鋒。施工高峰時,工地上165人同時作業,挖掘機19臺、運輸車37臺,大家每天6:30到場,20:30收工,“上、沖、干”,是大家的口頭禪,我們的工程,“請黨放心,請人民安心”。
寶興山地居多,山高坡陡,加之地質脆弱,地災隱患點多,在受到自然災害影響時,道路極易中斷。雖然道路已全部搶通,但未來的安全暢通更為外界關注。
寶興縣委書記羅顯澤告訴記者,寶興正在堅持科學謀劃,統籌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從高速公路建設、道路修復升級、四好農村路建設等方面,謀劃建立道路交通重建項目庫。目前,已梳理儲備G351公路搶通修復及提級改造、S432公路搶通修復及提級改造等道路交通重建項目7個。
“經過恢復重建,一個更加安全的寶興、暢通的寶興、幸福的寶興、生態的寶興等著大家來。”羅顯澤說。
蹲點手記
“重建新路”再出發
9年前,蘆山“4·20”強烈地震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探索出一條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恢復重建新路子”。三年重建,地震災區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9年后,雅安發生6.1級地震后,我們再訪雅安,見證了“重建新路”的進階版:不僅主動打通枇杷的網絡銷售平臺,而且借此反思產業發展之困,謀產業升級之路;不僅第一時間搶通國、省干道線,而且謀劃7個道路交通重建提級項目……可以這樣說,進階版既有“謀當下”更有“謀長遠”,既要“堅決防”也要“穩妥治”。
一路走一路看,我們更深切感受到雅安廣大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眾志成城戰災害、感恩奮進再出發的信心和決心。把災后恢復重建作為重建新路實踐的再出發、作為“地方作為主體”雅安探索的再深化、作為“群眾廣泛參與”的再拓展,正在成為當地上下的共識。相信在不斷探索和感恩奮進中,未來的雅安,將是更加秀美、富足、安寧的雅安,未來的寶興將是更加安全、暢通、幸福、生態的寶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