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聽網   > 正文

一線蹲點調研①丨99個“防疫泡泡”進行時

發布時間:2022-06-22 16:57:39 稿件來源: 川觀新聞

開欄語

帶著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人民的殷殷囑托,四川日報全媒體出發了,到“三夏”時分的田間地頭,到機器轟鳴的生產一線,到“拔節生長”的城市新區,到日漸澄澈的江河流域,見證和感悟巴蜀兒女牢記總書記重托、奮力譜寫四川發展新篇章的火熱實踐。

走進去、沉下來,聊透徹、講明白。我們采用蹲點調研的方式,在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點位深入采訪,敲開“家門”話桑麻事,打開“心門”聊發展計,用沾泥土、帶露珠、接地氣、冒熱氣的作品,追尋發展印記、觸摸時代脈動、展現客觀變化。

一個切片可以帶來比學趕超的啟示。我們講述的是一個個鮮活案例,展現的是各地各領域勇于擔當作為的新氣象,目的是激勵全省人民以趕考姿態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即日起,四川日報全媒體推出“一線蹲點調研”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要高效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決克服目前經濟發展面臨的一些困難,做好就業、社會保障、貧困群眾幫扶等方面的工作,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各項工作,保持人心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堅持就是勝利,要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堅定信心,排除干擾,克服麻痹思想,抓緊抓實疫情防控重點工作,堅決鞏固住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強調

(2022年6月)

川觀新聞記者 范英 李欣憶 付真卿 曾小清 攝影 李向雨 剪輯 張濛濛 朱文博

6月15日,樂山市夾江縣吳場鎮楊村高陶工業區,索菲亞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索菲亞公司”)兩條瓷磚生產線機器轟鳴,高溫窯爐火苗升騰。

距離上一輪短暫的本土疫情,已過去近一個月。盡管只停產了4天,但造成的上百萬元損失,還是讓公司副總經理張平感到心痛。

四川日報全媒體一線蹲點調研組在索菲亞公司蹲點時,發現了幾樣新事物:新增的164個床位、防疫“明白人”的新身份、滿滿當當的原材料倉庫。

與索菲亞公司一樣,為探索防疫生產兩不誤,目前夾江縣已有99家工業企業進行了上述準備,以滿足閉環生產的條件——這被稱為工業“防疫泡泡”管理模式。

99個“防疫泡泡”正形成一堵看不見的墻,抵御疫情沖擊,保護工業企業少停產、不停產。

一份重點企業“白名單”

王俊華清晰記得,發生本土疫情一周后,5月18日0時,夾江縣全域實行臨時靜態管理,那個夜晚,他幾乎一夜未眠。

作為夾江縣經濟信息化和商務局局長,他和同事們正挨個給132家規上工業企業打電話,詢問有沒有閉環生產的條件。如果沒有,只剩下停產這條路可走。

有14家企業維持了生產,其余118家停產。盡管5月21日全部解封,企業逐步復工復產,將疫情影響控制在了較小的范圍,但一些企業仍然損失嚴重。

“陶瓷生產線具有特殊性,窯爐冷卻之后重新啟動,達到1200℃的生產溫度,至少要三四天。這期間,能耗、人工都需要花錢,卻沒有產出。”四川省米蘭諾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正華說,這次停產,公司3條生產線的損失估計數百萬元。

夾江縣陶瓷企業瓷磚生產線

四川銘帝鋁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唐雁平算賬,除能耗和人工增加成本外,交貨時間推遲和訂單流失對企業造成的長遠影響,也難以承受。

能不能找到一種方法,解決疫情來臨時工業生產大規模停擺的問題?

通過總結14家沒有停產企業的經驗做法,以及借鑒北京冬奧會的“防疫泡泡”模式,在省市指導下,夾江縣創新探索了工業“防疫泡泡”管理模式。

“最大突破是改變了防疫最小單元。”夾江縣委書記許天毅說,在基層疫情防控中,特別是應急狀態下,很容易見人而不見企業,“‘防疫泡泡’的邏輯起點就是把企業作為疫情防控的最小單元,而不是簡單一停了之、一關了之。”

思路轉變令工作局面豁然開朗。5月21日本輪疫情結束后,夾江縣立即對全縣工業企業全面摸底,廣泛征求意見,研究制定辦法。5月30日,一份《夾江縣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 穩定工業企業生產工作方案》擺在了每家企業負責人的案頭。根據工作方案,夾江縣將建立“白名單”企業制度,對全縣工業企業進行分類管理,一旦發生疫情,進入“白名單”的企業,將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在滿足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進行閉環生產。

經過摸底,有99家工業企業申請進入“白名單”,“下一步我們將評估這些企業是否符合閉環生產的條件,來最終確定‘白名單’企業。”王俊華說。

“每個‘白名單’企業都是一個‘防疫泡泡’。”在分管工業的夾江縣副縣長李憲勤看來,“泡泡”相當于保護膜,“泡泡”保護下企業可以持續生產。若工業企業都按“防疫泡泡”模式管理,據他預計,再發生疫情,全縣80%的工業企業都能維持生產。

一個企業防疫“明白人”

最近,張平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索菲亞公司防疫“明白人”。這個新身份,寫入了公司封閉生產應急預案中,并在政府部門備案。

夾江縣探索工業“防疫泡泡”管理模式,要求每個企業確定一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作為防疫“明白人”,像抓安全生產一樣抓疫情防控,“‘明白人’就是企業疫情防控的牽頭人、對接人。”王俊華說。

成為“明白人”之后,按照政府部門的指導,對照“防疫泡泡”模式和“白名單”企業的要求,張平牽頭在公司進行了一番“改造”。

首先是員工大摸底。建立員工花名冊,對疫情發生時是否愿意留廠閉環生產征求意見。經過測算,如果一條生產線從“三班倒”調整為“兩班倒”,需要300名員工維持生產,摸底結果顯示有300多名員工自愿留廠。

員工人數可滿足閉環生產需求,那么如何保證他們在廠區的生產生活需要?

增加住宿床位提上日程。走進公司的宿舍區,兩層樓54個房間,擺放著嶄新的高低床,由于大部分員工是本地人,過去留廠住宿的不多,“我們重新配齊了高低床和床上用品,增加了164個床位,目前宿舍區的床位有400個。”張平說。

接下來,需要增加原材料儲備。陶瓷產業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過去為減少資金占用量,原材料儲存較少,一般即買即用,堆存也就兩三天。“為了確保在供應鏈中斷情況下正常生產,我們將原材料儲備周期延長到了1個月。”張平說,雖然資金占用量增加,但與停產造成的損失相比,“這個賬算得過來,所以企業積極性也特別高。”他還聽說,縣上正在籌備在高速路口設置中轉接駁點,實行“點對點”“無接觸”閉環運輸,確保極端條件下的物流暢通。

還有重要的一步,實施關鍵崗位“備胎計劃”。張平拿出公司封閉生產應急預案,清晰羅列了重要崗位的AB崗應急輪換制度。例如,如果張平出現被隔離或其他意外情況,作為B崗的生產廠長梁其豐就將頂替他成為“明白人”。此外,技術總監、窯爐主管、原料主管、壓機主管等重要生產崗位都設置了AB崗,“平時我們也加強了員工混崗、輪崗培訓,確保關鍵時刻頂得上、用得上。”

張平還記得5月21日窯爐重新點火那天,“上午接到通知可以復工復產時,我還在張羅買半邊豬肉回來,給留廠的外地員工改善伙食,沒想到恢復得這么快,趕緊通知工人們回來上班。”

晚上8點,窯爐火苗躥動,火光照亮了生產線,“那一刻,覺得燒旺的火苗真好看,鬧哄哄的機器聲真好聽。”

一張新增投資“計劃表”

在四川省新萬興碳纖維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廖偉帶我們走進廠房里的夾層,過去鋪滿了灰,如今窗明幾凈,改造成為員工的臨時駐地,擺滿了行軍床,“我們做好了周全的準備,確保企業實現‘戰時’滿負荷生產。”

不僅是新萬興公司,在“防疫泡泡”的保護下,夾江縣眾多企業拼經濟、抓發展,全力以赴奔跑奮進。

四川省新萬興碳纖維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臨時添置的行軍床

夾江縣馬村鎮,手工造紙始于唐代,是知名的書畫紙之鄉。坐落在公路邊,倉庫旁一間大辦公室,連招牌都沒有,主營電商銷售的夾江縣華濟紙業有限公司就藏身于此。帶貨主播劉秀梅正在滔滔不絕介紹產品,在她身后,數百種書畫紙讓人眼花繚亂。可別小瞧這家公司,2011年創立,2015年就做到了天貓商城書畫紙品類四川銷冠、全國第三。公司董事伍政宇手里,有一張新增投資“計劃表”——在馬村鎮,投資4000萬元新建手工高端書畫紙項目,計劃下個月動工,10月份投產;在夾江縣經開區,投資5000萬元建設集成電商產業園,讓數百家書畫紙電商抱團發展。“很多人眼里的逆境,卻是我們眼里往上沖的好機會。”伍政宇對未來充滿信心。

夾江縣華濟紙業有限公司主播正在帶貨

類似的新增投資“計劃表”,還有很多。在夾江縣城外起伏的丘陵環抱中,數十臺挖掘機正在場平。烈日下,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夾江醫用同位素建設項目副總指揮趙國正指著一片黃土說,投資7億元的醫用同位素項目已經動工,預計2025年建成,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用同位素供應基地。幾公里外的泉水村,民用核技術產業園區已見雛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投資3億元,將新建8條醫用同位素生產線;而作為鏈主企業,其已經開始釋放吸引下游企業落戶的強大磁力。據透露,目前產業園談妥的落地項目已有4個,總投資22億元。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夾江醫用同位素建設項目

在夾江縣盛世東方陶瓷有限公司,投資2.1億元新建的兩條巖板生產線已經投用。為突破傳統陶瓷500公里的銷售半徑,推動陶瓷產業向泛家居領域延伸,公司總經理陸文杰下決心加大投入,“為傳統陶瓷產業升級換代開路。”

將民用核技術產業作為“一號工程”,全力推進傳統陶瓷產業“二次創業”,這是夾江縣提出的制造業“雙輪驅動”計劃。許天毅希望,新增投資“計劃表”還能更多地從夾江的創業沃土中生發出來。

更多的“防疫泡泡”正在打造,更多的“明白人”正在培養,更多的新增投資已在醞釀。

蹲點手記

發展信心從何而來 

川觀新聞記者 付真卿

作為“千年竹紙之鄉”“中國西部瓷都”,夾江縣市場經濟土壤肥沃,幾乎所有企業都是民營企業。

有一點陽光就燦爛,給一點土壤就發芽——在夾江蹲點的幾天,我們也感受到民營企業的信心和活力。

不起眼的低矮平房里,1989年出生的造紙企業老板描繪著他今年9000萬元的投資計劃;偏遠的山坳里,幾家企業正在打造未來全球最大的醫用同位素生產基地;就連最傳統的陶瓷企業,也正在或準備向新型材料領域轉型升級。

老板也好、職業經理人也罷,在采訪中不約而同談到了信心。在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經濟下行壓力持續的當下,信心從何而來?

我們觀察到信心的幾個側面——工業“防疫泡泡”模式的推行,給了企業不停產的“定心丸”;守住安全生產的“底線”,更能甩開手去拼高質量發展的“高線”。

逆勢追加投資,從危機中看到往前沖的機會,背后是民營企業對未來發展向好的預期作為支撐。

我們在夾江看到:疫情結束后9天內完成摸排調研、征求意見,拿出完整方案;一企一策建立“白名單”,縣里各級干部對口聯系,企業有需求隨叫隨應……透過一個個細節,看到的是“用心”二字。世上本無難事,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亦是如此,“用心”對待每一份責任、每一個環節、每一次服務,傳遞出來就是最大的信心。

文章關鍵字: 企業 防疫 疫情 夾江縣 泡泡 編輯:李玉蘭


返回頂部
中文不卡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麻豆,国产欧洲精品自在自线官方,无码中文字幕色综合
一本久久综合久久久 | 中文字幕不卡二区亚洲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久久婷婷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五月丁香色综合久久4438 | 欧美三级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