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關注丨敘永:生態價值綠色再造的振與興
敘永縣羅漢林鄉村振興產業融合項目發展勢頭強勁。 代健 攝
敘永縣水尾鎮竹茂林豐。 蘇忠國 攝
竹林似海,風景如畫。
行走在瀘州市敘永縣的山巔與溝壑間,站在溪水與房舍旁,隨處可見翠竹隨風搖曳。在這里,漫山遍野的竹林郁郁蔥蔥、亭亭玉立,140萬畝竹海翠浪已經壘出“金山銀山”,敘永正暢享竹林帶來的生態紅利。
作為瀘州市“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的“南翼”,敘永正搶抓機遇,以做特“三帶”為引領,創新發展一紅一古一金一綠“美麗經濟”,打響“康養竹鄉·畫稿敘永”美麗品牌,建設烏蒙山區綠色發展、全國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等“四個示范區”,形成康養文旅產業引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敘永路徑”,釋放“山川星野·敘寫永恒”獨特魅力,建設新時代鄉村振興烏蒙示范。
□蘇忠國 李光碧 王澤煒 付舒
“竹”夢振興 140萬畝竹林成鄉村振興綠色動力
作為全省最大竹林基地縣,敘永縣竹林基地面積達140萬畝,全縣正在將體量龐大的竹林資源轉化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綠色動力。
持續穩定運行的瀘州永豐漿紙有限責任公司,每年要收購80萬噸竹料,這一民生項目將敘永縣巨大的竹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不僅增加了利稅收入,還保證了竹子銷售。
“我家的竹林每年能產竹料40噸,銷售收入在2萬多元,除去運輸成本,也有1萬多元。”敘永縣江門鎮高家村村民沈程書是江門漂白竹漿紙一體化項目受益者。他說:“在江門漂白竹漿紙一體化項目運行之前,村里的竹子要么只能砍來當作柴燒,要么就運往很遠的地方,除去人工成本和運費,幾乎不賺錢。”家門口的企業不僅解決了竹子銷售的問題,還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讓竹林成了他們穩定增收的一大優勢。
瀘州永豐漿紙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廖潤生介紹,公司正在實施擴能技改,延長敘永竹產業鏈的路徑。“擴能技改后,將新增20萬噸竹漿,同步延伸產業鏈,逐步建成20萬噸產能生態生活用紙、文化用紙以及食品包裝用紙等系列產品生產線。”廖潤生說。
靠山吃山,除了竹料銷售,敘永縣竹林資源豐富的北面鄉鎮還在竹產業上做“竹”文章。
水尾鎮依托林竹資源先后打造了省級現代竹產業園區、中國森林體驗基地、四川首批國家級森林氧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休閑、體驗,當地村民辦起農家樂,開起餐廳、賓館。
“這幾年西溪的游客不斷增多,我利用自家閑置房屋開了一家民宿,為游客提供吃住服務的同時,銷售竹筍、竹蓀等農特產品,一年的收入在30萬元左右。”通過辦民宿,水尾鎮廣木村村民羅元勝不僅實現了增收致富,還帶動了周邊農戶的農特產品銷售。
水尾鎮水星村的鄔高蘭則將目光放到了林下。在敘永縣級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她潛心鉆研林下菌種植,經過幾年的努力,她流轉村民的土地種植林下菌達5000畝,年產值達800萬元。如今,增收致富的她成立起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300余戶農戶參與林下菌種植,她的鄔高林下種植專業合作社也成了“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
當前,敘永縣形成了以竹片加工、竹筍加工、竹漿造紙為主,林下產業為輔助、生態旅游為補充的生態特色產業,滿眼綠水青山正一步步轉變成“金山銀山”。
竹茂林豐,“竹”夢振興,140萬畝竹林資源正成為敘永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圍繞瀘州市“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敘永縣將做精做深竹漿造紙、林竹炭灰、竹旅融合、竹下經濟“四篇文章”,建設全國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力繪就“康養竹鄉·畫稿敘永”的美麗畫卷。
果鮮茶香 24萬畝特色經果林成群眾增收“搖錢樹”
初夏時節,幽幽赤水河蜿蜒向前流淌,位于赤水河畔的萬畝桃、李果香四溢。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的赤水河沿線鄉鎮屬干熱河谷氣候,是國內少有的生產鮮食精品水果適宜區之一。
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李花綻放,這里成了花的海洋,前往賞花的游客絡繹不絕,當地村民有的辦起農家樂接待客人,有的則將家里的土特產拿到公路沿線銷售,既方便了游客,又增加了收入。夏秋時節,這里碩果累累,油桃、花兒桃、江安李、鳳凰李、脆紅李、冰脆李等各式桃李相繼上市,處處鮮果飄香。
“今年的李子長勢喜人,又是一個豐收年。”這幾日,敘永縣赤水鎮雙山村黨支部書記、李子種植大戶王敏每天都會在果園里轉上幾圈,一是查看鳳凰李的長勢,精心制定管護措施,二是在果園里愉悅身心,享受大自然的饋贈。在王敏的帶動下,雙山村586戶村民幾乎戶戶有“李”,李子種植面積達1.5萬畝,年產值約1億元。
近年來,敘永縣圍繞赤水河流域發展特色經果產業,當地甜橙、桃子、鳳凰李等水果種植面積超過11萬畝,產量超過10萬噸,產值高達4.5億元,果樹成了村民名副其實的“搖錢樹”。
如今,赤水河畔正發生美麗蛻變。農閑的日子,王敏會把赤水河畔的美景發在朋友圈。她說,山清水秀就是最好的廣告。
除了水果,茶是“南翼”敘永的又一特色產業。依托綠水青山打造萬畝綠色茶園,敘永鎮紅巖村成了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全國文明村。目前,紅巖村茶葉栽種面積達到1.4萬余畝,年產茶葉約450萬斤,總產值約1.2億元。
敘永縣3萬余畝茶樹不僅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還帶動了當地的旅游發展。敘永的油茶產業也日漸發展,全縣已種植油茶10萬余畝,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興產業。
敘永縣將繼續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托“后山茶”“紅巖茶”,做好烏蒙云霧茶特色文章,提升“赤水河鳳凰李、甜橙”品牌影響力,做好“永寧優禮”特色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激活敘永的生態經濟,建設烏蒙山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驗區。
“旅”創新高 海拔1000米以上成康養發展“新高地”
初夏時節,瀘州之巔——海拔1902米的敘永羅漢林一片蔥綠。羅漢林鄉村振興產業融合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將打造成為生態康養旅居示范點。三山夾兩溪,還未建成的羅漢林已在去年夏天和冬天“熱”了幾波。
盛夏時節,前往觀光避暑的游客一茬接一茬;嚴冬時節,前往賞雪、玩雪的游客絡繹不絕。夏天避暑,冬天賞雪、玩雪,瀘州之巔的羅漢林已成為敘永對外的“大客廳”,被各地游客熟知。
除了羅漢林,海拔1350米左右的敘永縣摩尼鎮仙草湖、海拔1100米左右的水尾西溪同樣“火熱”。去年夏天,前往避暑的游客一撥接一撥,讓這里一房難求。敘永縣摩尼鎮也搶抓機遇,建起了一批特色精品民宿,每到盛夏,各地一撥接一撥的游客前往避暑,2021年,該鎮康養精品房銷售380余套。
進入5月,羅漢林訂房的客戶日漸增多,不少裝修公司十分忙碌,因為許多客戶計劃今年盛夏就要來羅漢林避暑。去年就開始在此經營民宿的陳老板,目前已接到幾十個預訂電話。
除了羅漢林,摩尼鎮仙草湖、水尾鎮西溪的很多避暑民居也接到了預訂電話。“南翼”敘永的“涼經濟”這兩年越來越“火”。
在敘永縣,海拔1000米以上的避暑勝地,除了分水鎮的羅漢林、摩尼鎮的仙草湖、水尾鎮的西溪,還有赤水鎮的雪山關、敘永鎮的省級風景名勝區丹山、水潦彝族鄉、石廂子彝族鄉、合樂苗族鄉等地,這些地區正逐漸成為敘永縣旅游康養產業的“新高地”。
目前,敘永縣正搶抓“南翼”發展機遇,制定完善康養產業規劃,積極探索“兩山”轉換發展新模式,充分發揮氣候適宜、區位獨特、資源富集、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通過完善山地避暑、度假養生、健康養老、戶外體驗等服務,以多樣化山地自然資源為載體,依托山川星野、民族民俗等自然人文優勢,構建特色山地康養產業發展體系,全力將海拔1000米之上的區域打造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山地避暑康養旅居優選地。
敘永縣將堅定不移地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道路,建設好“康養竹鄉·畫稿敘永”。
未來的敘永,將隨處可見綠水青山,沿河發展是產業、是財富、是開放;沿山發展是旅游、是康養、是舒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