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創新實施“民心守護”工程 用可感可及的美好體驗守護民心
2021年以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實施“民心守護”工程,通過開展“四心行動”,著力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真正把好事做實、實事辦好,用可感可及的美好體驗守護民心。
開展“貼心行動” 推動惠民政策應享盡享
全面系統梳理中央和省、市出臺的現行惠民政策109項,把住房、教育、醫療等12類83項重點惠民政策,匯編成《瀘州市惠民政策一本通》,實現了惠民政策內容“一本清”,并通過市級網絡媒體全平臺上線、部門調研走訪、院壩會等方式,全面宣傳講解各項惠民政策,把惠民政策“亮”在群眾面前。在全省率先推動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發放監管平臺和惠民惠農“一卡通”陽光審批平臺有機整合、合二為一,實現各類補貼項目應納盡納、規范監管、陽光審批、精準發放。截至目前,全市已發放各類補貼資金73.75億元,惠及183.03萬城鄉居民。
開展“暖心行動” 推動群眾訴求應辦盡辦
將全市40條非緊急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歸并到“12345政務服務熱線”,實現一個號碼、“24小時”人工線上服務,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同時分類明確“辦”的標準,多維評估“辦”的質效,延伸拓展“辦”的效果。
精準摸排群眾反映最強烈的10個突出問題,創新開展“推動解決群眾關心的十件實事”活動,解決群眾訴求建議1.95萬余件,追回拖欠農民工工資1478.31萬元,清退小區物業亂收費118.4萬元,整改夜間施工噪聲問題104個,完成17個問題小區共計4607套不動產證辦理工作,群眾滿意度達99.68%。
開展“省心行動” 推動政務服務應快盡快
出臺《瀘州市行政機關首問責任制度》,實現首問責任規范化、常態化、高效化運行。將各級各部門政務服務事項整合到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服務事項一口進出、服務事項全面覆蓋、全市全網單窗通辦,真正做到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2021年全市“一網通辦”共辦結451.76萬件次、受理項目2421個,群眾滿意度達99%。同時堅持問題“前置”,在全市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增設“辦不成事”受理窗口,推行一窗辦多事,避免群眾“多頭跑”“往返跑”且辦不成事。2021年,全市共受理解決“辦不成事”問題累計188件,辦結率達100%,群眾滿意率達100%。
開展“盡心行動” 推動干部作風應治盡治
強化思想引領、警示教育,深化“吐槽”模式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建立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快查快處機制,扭住脫貧攻堅、紓困惠企等工作中違規決策、辦事服務慵懶怠等問題,查處鄉村建設、產業發展等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444件、黨紀政務處分166人。
奔跑在追求高品質生活道路上的瀘州,將一件件民生小事當作“頭等大事”來辦,把一份份“民生清單”變成一幅幅幸福圖景,全覆蓋增強瀘州新時代區域中心城市美好生活的幸福質感。
瀘州廣播電視臺綜合報道
部分圖片 劉學懿 康寧 李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