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聯播|保民生所需 繪溫暖底色
踔厲奮發新時代,治蜀興川再跨越。社會保障是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過去五年,我省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從群眾最期盼、最需要處發力,實現“民之所盼”,增進民生福祉。
雷波中學教師 趙春:之前我們雷波中學考上清華的兩名同學就是從這間教室(走)出來的。
記者 吳梓玉:趙老師,現在同學們是正在上網課嗎?
雷波中學教師 趙春:對。這是我們初一(1)班的同學,與成都七中的同學一起上直播課。
教室里,雷波中學的同學們與400公里外的成都七中同時上課。通過網絡直播,屏幕那頭,成都七中老師傾情講授;這一頭,雷波中學老師緊跟節奏,帶領學生預習、輔導。成都七中與雷波中學的這種通過網校共享教育資源的合作,從最初的1個網絡班發展到現在的17個,覆蓋初中和高中。
雷波中學黨總支書記 校長 徐華:最大的變化是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教育機會,改變了我們的辦學條件、改變了我們的教學資源、改變了我們的觀念。
一根網線,讓雷波中學與成都七中之間實現了教學同步、考試同步,在這之外,還有教師的跟崗培訓、學生的跟班學習等措施。近幾年,雷波中學在高考中捷報頻傳,越來越多的孩子進入自己心儀的大學。
教育改變命運,教育阻斷貧困。截至2021年底,我省民族地區67個縣(市、區)共有中小學和幼兒園6213所,在校生268.2萬人,專任教師14.59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提升到90.93%,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提升到90.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提升到90.38%,基本實現了與全省教育的同步發展。
記者 吳梓玉:截至今年5月,教育部認定,四川省183個縣市區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標準,接下來,將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推進,這也就意味著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山區孩子接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
政策扶持、機制創新,用改革生發更多保障民生的能力與辦法。教育領域是這樣,醫療方面也是如此。
記者 吳梓玉:為減輕人民群眾看病就醫負擔,近幾年,我省大力推進醫聯體建設試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在樂山市中醫院的遠程醫療會診中心內,省人民醫院的專家正在對患者進行視頻會診。
樂山市中醫院主任醫師 鄒浩東:我們切實地提高了診治疾病的一個能力 ,我們當地的老百姓他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省一級專家的一些診斷和治療。
過去五年,覆蓋全省的醫聯體建設,讓優質醫療資源能通暢地流動到更基層、更偏遠的地方。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基本實現。
樂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 主任 曾偉:通過醫聯體的建設,有力地使我們的醫療資源下沉,確實使我們偏遠山區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民生無小事。與教育、醫療同樣牽動千家萬戶的,還有就業問題。過去五年,我們仍然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
四川省就業服務管理局就業指導處 副處長 趙翎竹:五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增長,每年初次就業率均保持在85%以上,同時,強化重點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全力幫助重點企業紓困解難。五年來,全省累計城鎮新增就業5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保持在4.5%以內。
與此同時,一張更加強有力的民生兜底網絡已經建成。五年來,全省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從5410萬人增加到6417萬人,增長19%;為全省128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代繳率達到100%。2021年底,全省城鎮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金月人均水平為1375.8元,比2017年增加 350.3元、增幅34.2%。
成都市民 劉先生:不管是退休工人也好,還是在職的也好,還是那種年紀比較大的也好,社保都是很關心的,都到家了的。
患者 張女士:在家門口可以和專家醫生會診,使我們很安心。
雷波中學教師 趙春:給我們山區的孩子帶來更多的優質的教育資源。讓我們的孩子他們的前途更加光明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托底百姓穩穩、安逸的生活,讓我們擁有更踏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編輯:孔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