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新地標③|走進川渝高竹新區 川渝共同批準設立的首個新區“新”在哪?
川觀新聞記者 鄧涵予 高杲 鄭志浩 廣安觀察 彭娟 視頻/吳迪
打卡區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新地標點位:川渝高竹新區
打卡時間:5月5日
5月5日,從廣安市區出發,一路向南前往川渝邊界,在210國道與漢渝公路交匯處,醒目的“川渝高竹新區”標語牌映入眼簾。
進入這個川渝共同批準設立的首個新區,沿途兩側廠房整齊排列,新企業加快建設……新區管委會樓下,廣安路、重慶路、川渝大道縱橫交錯,這些特色地名讓人感受到川渝合作的新脈動。
俯瞰川渝高竹新區廠房。李天銳/攝
新探索
打破行政邊界后給企業和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如何推進?川渝高竹新區正在進行系列試點。
“稅收分布情況、三大產業稅收占比、納稅人情況……”走進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明亮的大廳內,一面LED幕墻上,各類數據以圖表形式呈現,清晰明了;新型發票自助機、智能填表終端、模擬辦稅終端等15臺智能終端設備呈環狀排開,頗顯科技范兒。
“這是全國首個實體化運行的跨省域稅費征管服務中心。目前,新區內所有納稅人都可在這里辦稅,真正實現‘辦事不出新區’。”該中心負責人周翔介紹,因新區涉及到川渝兩地,對比梳理出801項在政策、征管、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后,經過探索,目前已統一725項。“年內兩地差異將實現完全統一。”
10時,四川燕趙置業有限責任公司會計李虹霓來到該中心辦理業務,在工作人員引導下,10分鐘便辦理完成。“辦稅不出新區,省時又省力。”李虹霓說,以前每次辦理業務得去鄰水縣,從公司過去最快也要40分鐘;今天騎電動車過來,只花了5分鐘。
川渝高竹新區廠房。游青/攝
在川渝高竹新區,實體化運行、探索“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的川渝聯合機構不止于此。
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新辦公場地,底樓房檐上閃閃發亮。工作人員介紹,這是新區首個清潔電能示范項目,屋頂上有幾十塊光伏發電板。目前,四川廣安供電公司和重慶市北供電公司共同派人參與機構日常運營,實現繳費、結算、報裝等跨省辦電業務全覆蓋,接下來還計劃出臺電價跨省同價、跨省運行維護等細則。
作為川渝兩省市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平臺,2020年下半年以來,川渝高竹新區跨省域一體化發展漸趨深入:四川廣安、重慶渝北各派人員集中辦公,成立黨工委、管委會,兩地聯合成立川渝高竹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張維是首批從重慶派駐新區的干部之一。“一年多來,我感受到打破行政邊界后,新區給周邊企業和百姓帶來的便利。比如,新區原來有缺水情況,后來與重慶企業合作,引重慶衛星水庫的水到新區,解決了企業缺水問題。”
新變化
駕車從重慶主城區到川渝高竹新區只需40分鐘
行走在新區,記者發現,除廠房外,這里還分布著多棟新公寓,商超、小賣部林立,一個產城一體、基礎設施完善的新區正在形成。
“以前,員工每天工廠、食堂、住宿三點一線,現在還有了休閑放松的地方,工作也更有干勁。”四川和創簡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譚煒介紹,公司主要生產新能源烘烤設備,2020年12月從重慶遷至川渝高竹新區。“最讓我驚喜的是交通更便利了,尤其是南北大道二期去年通車。”譚煒說,現在交通改善后,供應商也來新區投資,為雙方節約了大量運輸成本。
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LED幕墻。鄧涵予/攝
同樣感受到交通便利的,還有四川力登維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該公司技術中心技術總監鄧勇說,新區雖緊鄰重慶主城區,以前卻“近而不快”、道路崎嶇,很多客戶不愿意來,為保證給重慶主城客戶按時送貨,公司在重慶兩江新區建立了周轉中心。去年6月,南北大道二期工程通車,駕車從重慶主城區到川渝高竹新區只需40分鐘。“從此公司不再需要周轉中心,直接從工廠向重慶主城客戶送貨,公司每年因此節省近100萬元支出。”
沿著210國道,川渝高竹新區南北大道三期鄰水段建設現場,建設單位正爭分奪秒搶工期。“預計年底達到通車條件。”項目生產部經理袁軍表示,屆時,川渝高竹新區到重慶主城區最快將縮短至半小時。
“一年多以來,川渝高竹新區按照‘一家親、一盤棋、一體化’理念,積極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唐家文表示,接下來,新區將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大膽闖、大膽試,力爭在基礎配套、主導產業、城鄉融合、兩區改革4個方面成勢見效,形成更多跨省域一體化發展的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未來愿景
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鄰水縣高灘鎮黨委書記 鐘超:
過去幾年,川渝高竹新區從最初的縣級園區發展為全國唯一一個跨省域共建的新區,成為廣安全面融入重慶主城都市圈的橋頭堡和前沿陣地,作為一名參與者和見證者,我倍感自豪。看著川渝大道、省道208線相繼通車,南北大道三期鄰水段、川渝科創基地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我對新區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未來,我將圍繞新區“三區一城”的發展定位,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為新區發展“添磚加瓦”。
資陽臨空園區管理有限公司副經理 聞金石:
2017年,我來到資陽臨空經濟區參與產業新城PPP項目建設,這里還是一片空地。5年的時間,這座產業新城從白紙作畫到平地成城——產業孵化中心已經建成投用,首批次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即將竣工,一大批涵蓋智能智造、電子信息等領域的產業項目踏浪而至……未來,我們還將借助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天府國際機場通航的東風,全力推動資陽臨空經濟區“人、城、產”融合發展,打造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
內江師范學院范長江新聞學院學生 韓嘉偉:
我是本校的一名大三學生,親身感受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帶來的新變化。交通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群眾的出行也踏上了快車道。我求學所在的內江成為了擁有“雙高鐵”的城市,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現代化的設施讓人印象深刻。每條新的交通要道的通車都讓人激動不已。未來,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四川造”搭上各種交通方式走向全世界,越來越多的游客快捷方便地來到這里感受四川的熱情和美麗的景色。我身為新聞學院的學生,未來也將立足本業,把四川聲音和天府之美更好地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來到四川,愛上四川。
再回首
2021年1月
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同意設立川渝高竹新區的批復,這是川渝兩省市共同批準設立的第一個新區,意味著川渝兩省市將以新區為載體,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
1月7日,《四川日報》1版以《川渝兩地共同批準設立首個新區 三步走建好川渝高竹新區》為題進行了報道。此后,《四川日報》用多個版面對川渝高竹新區進行了深度報道。
數讀這五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