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丨紓困與穩增長 四川密集發送服務業工業“政策紅包”的背后邏輯
四川在線記者 王成棟
4月20日,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促進工業經濟穩定增長行動方案》(以下簡稱《工業方案》),給出14條工業穩增長具體舉措。此前的3月,四川15個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貫徹落實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若干政策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服務業方案》),也一口氣列舉43條硬舉措。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四川先后聚焦服務業和工業釋放“政策紅包”,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又有什么特點?為此記者走訪了四川省級相關部門。
特點
具體措施對標中央,又結合實際突出四川特色
“對上要銜接中央部署?!彼拇ㄊ“l展改革委產業處相關負責人解釋,《工業方案》的出臺背景,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于去年底聯合出臺的《關于振作工業經濟運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以及銜接今年2月國家12個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而《服務業方案》,則與國家層面的《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相銜接。
此前,在中央層面出臺的政策中,已經端出了財政稅費、金融信貸、保供穩價等政策。那么,如何推動前述部署在四川落實落地?
思路是結合四川實際、突出四川特色。這也是四川本輪“紅包雨”的特點之一。
例如,在工業方面,四川明確提出,能源保供的重點,是推動新建成水風光發電機組應投盡投、應并盡并、應發滿發。而這,與國家層面突出火力發電以保障能源供給的做法明顯不同。這是因為,四川是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和水電第一大省,推動清潔能源新建成項目盡快投產、滿產以保障工業用電是應有之義。
服務業領域,則是突出降稅。在《服務業方案》中,四川明確今年將擴大“六稅兩費”適用范圍,將省級在50%稅額幅度內減征“六稅兩費”的適用主體,由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擴展至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換句話說,我們把范圍再次擴大了?!彼拇ㄊ“l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調研發現,服務業領域的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同樣面臨著疫情下的稅收壓力問題,“所以讓他們也要搭上‘順風車’?!?/p>
重點
為市場主體紓困,將政策轉化成穩增長成效
縱觀四川出臺的工業和服務業方案,紓困被放在了突出位置。
這一點,從服務業領域和工業領域政策出臺順序便可見一斑。“服務業方面政策出得早,就是因為遭受疫情沖擊和影響比較大,對于政策工具的急迫性比較高。”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的摸底調研發現,多數服務業企業承壓較重,急需政策減壓、輸血。這些來自市場主體的反饋和迫切需要,在政策中逐一體現。
例如,針對部分服務業企業反映的現金流壓力大、交租難等現實問題,四川明確,本年度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縣級行政區域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承租國有房屋,可減免6個月租金。同時,在旅游業擴大保險代替保證金試點范圍,保障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眼下,無論是服務業還是工業,又都面臨著國際國內超預期變化、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等問題。那么,如何正視和果斷應對新挑戰?
答案是,進一步放大政策的紓困效果。
目前,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正在追蹤開年以來各項措施落實落地效果,并根據實際情況準備隨時豐富紓困工具箱。特別是在服務業領域,四川正根據疫情發展與變化,研究新的政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