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下首個寒假:瀘州的孩子們按下了“快樂鍵”
“雙減”政策全面落地后的首個寒假,孩子們過得怎么樣?。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雙減”后,隨著書面作業減少,孩子們的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為了讓孩子們度過充實美好的假期,我市各學校也準備了不少走心、動手的“寒假作業”,冬奧會、親子活動、DIY等主題成為了讓孩子們在寒假實踐、體驗中獲得成長和快樂的法寶。
采訪中,學生王沁瑤正在制作冰墩墩、雪容融手提燈籠,她說:“我制作手提燈籠的材料是自己買的,買到以后首先畫的是冰墩墩,然后是雪容融,它們都是北京冬奧會的吉祥物,非常可愛。”
學生張紫萱表示,“雙減”之后終于告別了補習班,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畫畫、做手工等。另外,寒假作業中動手寫的作業也少了許多,而動手創作的作業變得豐富了許多,她非常喜歡這樣的寒假生活,這個寒假過得十分開心。
書面作業減少后,家長開始從思想上解放,更加注重孩子的體育鍛煉、個人綜合素質以及社會實踐經歷。家長曾鳳說:“今年的寒假跟以往相比,我最大的感觸是孩子們的寒假作業可以選做,同時其他作業也比較少。這樣孩子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選擇做自己喜歡的手工、繪畫等,既開動了腦筋,創新了思維,又能提高動手能力,興趣愛好也得到了拓展,作為家長我感到非常地開心。”
另一位家長吳情,自己的孩子在體育方面比較擅長,所以在寒假期間經常陪孩子跑步、踢足球、打籃球。
在“雙減”政策下,不少街道、社區也及時推出了各種特色活動。在蓮花池街道宏達社區黨群活動中心,孩子們不僅學習畫畫學得有模有樣,學起口才更是侃侃而談。社區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畫畫和口才的魅力,也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了快樂。
蓮花池街道宏達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唐林說:“‘雙減’政策實施之后,社區積極組織了各類公益活動,如乒乓球、籃球、口才、繪畫等等一些課外的活動,讓小朋友們能夠從小家中走出來,融入到社區大家庭中,助力于青少年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和全面發展。”
教育部在寒假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中寫道:“人生如長跑,起步忌沖刺,薄發需厚積。”當假期不再是“第三學期”,實踐探索代替了補課刷題,孩子們將積蓄更多能量獲得全面成長,從而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戰。開學在即,預祝孩子們:新學期開學快樂!
記者 盧波 柳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