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疾控中心應急辦主任范雙鳳:中、高風險地區附近居民不必擔心,封控區域內居民應做好五件事
11月10日晚,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成都市疾控中心應急辦主任范雙鳳在會上介紹,疫情發生以后,除了流調溯源、核酸檢測、密接次密管控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據病例的活動軌跡,判定風險區域。在這些區域里的人,雖然沒有和病例面對面接觸,不是密切接觸者,但是也有暴露于被病例污染的環境等風險。
因此,對每一個病例,成都市都組建了專家組,研判他的活動軌跡,根據病人的基本情況、場所特點、停留時間、防護狀況等因素,判定不同場所的風險,并劃定風險區域。一般情況下,病例的住家及其周邊是其活動范圍最頻繁的地區,會被劃定為風險管控區域。出現一例確診病例,其常住小區就會被劃定為中風險區。若是在14天內(也就是一個潛伏期內),這個地方出現的新冠肺炎病例超過了10例,或者出現2起以上的聚集性疫情,這個區域就會被劃定為高風險區。成華區二仙橋街道的理工東苑(西區),自11月5日以來累計報告了1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因此調整為高風險地區。
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方案》要求,中、高風險地區均為封控區。封控區內除密切接觸者和次密切接觸者轉入集中隔離外,其余人員嚴格實施居家隔離、人員足不出戶、服務上門。
封控區域內的居民需要做好以下五件事:一是配合做好多輪次的核酸檢測。二是每日測量體溫,做好自我癥狀監測,如有發熱、干咳、乏力、腹瀉等癥狀者,必須第一時間向社區進行報告;三是做好通風換氣和清潔消毒,物品保持干凈整潔,及時清理垃圾;四是保持正常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保持樂觀情緒;五是注意咳嗽禮儀,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擋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此外,范雙鳳也表示,對于附近居民來說,大家也不用擔心。中、高風險地區附近,都會劃定一定范圍內的管控區,如理工東苑(東區)等。管控區內實行“人不出區、嚴禁聚集”,所有人員也需要開展體溫和癥狀監測以及多輪次的核酸檢測。管控區域內由社區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資和醫療保障,做好環境消毒和垃圾分類清運,請市民放心。
記者 張宇 喬永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