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丨城鄉并肩,瀘州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瀘州市第八次黨代會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全力融入國家、四川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城鄉建設,著力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和山水美麗城市。城鄉并肩發展,增進了百姓福祉。從主城區到鄉鎮,宜居宜業的瀘州,呈現在眼前。
位于瀘州市龍馬潭區的龍澗溪濕地公園,占地面積38萬余平方米,其中水體面積達到了7.5萬余平方米,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山水地形地貌,結合公園空間布局和植被打造,展現出一幅動靜結合的綠色生態畫面。公園自今年8月竣工投用后,很快成為了城北新地標和網紅打卡地。
瀘州市公園城市建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謝曉寒告訴記者,龍澗溪公園是生態為主的水體公園,現在已建成投用。面向市民開放的區域主要以色葉植物為主,在生態駁岸區域用了大量的水生植物,符合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
“在公園里騎騎車、散散步,貼近自然、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生活在瀘州,我覺得十分幸福。”市民毛廷彬說。
過去的五年,是瀘州加快推進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的五年。全市著力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打造公園城市新名片,建設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全面建設“全域公園體系+三級綠道+公園社區”。截至今年10月31日,瀘州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6748公頃,城市公園45個,面積達2354公頃。
在瀘縣云龍鎮,云龍健康公園的投用結束了云龍鎮沒有公園的歷史。公園里有步道、廣場,還有當地特色的龍橋建筑。
瀘縣云龍鎮村鎮建設服務中心主任丁文杰告訴記者,云龍鎮實現了場鎮道路“白加黑”全覆蓋、雨污分流全覆蓋、垃圾收集全覆蓋,極大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接下來云龍鎮將全力打造瀘州城市后花園。
過去的五年,是瀘州加快推進特色小城鎮發展的五年。全市深入推進城鄉融合、一體化發展,形成了都市區、城鎮、鄉村梯次發展、功能互補的新型城鎮體系。百鎮百色多元發展,村鎮空間布局更加優化,聚集能力明顯提高。
過去的五年,是瀘州加快推進城市建設發展的五年。全市實施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約290個,累計完成投資約520億元。全市新增道路約240公里,瀘州沱江六橋、機場路、瀘州高鐵站配套市政道路等建成通車,二環路、瀘州長江六橋、二橋等加快建設,組團式、串珠式的大城市路網框架初具規模,基本形成“一核兩城四園多點”的中心城區空間格局。
五年來,瀘州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高質量完成首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50.24%。城市規模有序拓展,截至2020年底,建成區面積173.51平方公里、人口168.14萬人。城市功能明顯增強,一批大型商業綜合體、新型消費場景、城市公園建成投運,一批跨江通道和骨干道路等重點城建項目加快推進,完成棚戶區改造近3萬套,躋身全國首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城鄉融合發展加快,農村環境“三大革命”深入實施,全市已建成“美麗瀘州 宜居鄉村"共420個。
五年來,瀘州城鄉建設更有質感,城鄉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一幅生態、文明、美麗、幸福的新畫卷正在酒城大地徐徐展開。
記者 趙強 謝華麟 曹峻嶺 熊振岳 王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