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聽網   > 正文

兩院院士與種業界專家學者等來蓉為種業振興建言獻策 圍繞“綠色”做好文章

發布時間:2021-09-13 11:28:16 稿件來源: 四川在線

●加強種業創新,實現農業綠色生產成為省內專家的共識。我省將在現有優質的基礎上,解決水稻節水抗旱、重金屬鎘的低積累等問題,實現綠色生產

●綠色種植不僅能保證食品安全,還能提升大米口感。下一步以蛋白質含量為切入點,減少氮肥施用,降低稻米蛋白質含量,改進食味,提升價值和效益

記者 史曉露

“大米好不好吃,其實綠色種植是關鍵。”日前,在四川省第三屆“藏糧于技”院士講堂暨首屆天府國際種業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的這番發言,引發與會者對農業綠色發展的思考。

聚焦糧食安全、育種創新等話題,當天,兩院院士與種業界專家學者等為種業振興建言獻策,“綠色”成為會場的高頻詞。種業振興究竟可以圍繞“綠色”做好哪些文章?

育種攻關新方向:培育綠色超級稻

作為論壇發言的首位嘉賓,張啟發的發言題目是《新時期的稻之道》。“我國稻米產業正在經歷什么事情,育種的方向在哪里……”一連串發問之后,答案娓娓道來。

一看現狀。我國農業資源環境負擔沉重,“長期以來,我國以占世界8%的耕地面積,養活了20%-22%的人口,但施用了35%以上的農藥化肥。”

二問需求。我國稻米產業正經歷由數量驅動向品質驅動的變革。過去群眾關心的是吃飽,現在還要吃得好。張啟發說,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群眾對稻米品質的要求已轉變為安全、美味、營養和健康。

適應新需求,需要農業產業升級,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綠色超級稻應運而生。張啟發解釋,綠色超級稻就是“少打農藥、少施化肥、節水抗旱、優質高產”的綠色水稻品種。近5年,國內各單位選育的具備綠色性狀的國審水稻品種16個,省審水稻品種48個,累計推廣面積1.59億畝。

“下一步,還需要依靠遺傳資源、基因組科學與技術等,選育推廣節肥、節水、抗病新品種。”張啟發說,同時加快成熟適用綠色技術、綠色品種的示范、推廣和應用。

加強種業創新,實現農業綠色生產也成為省內專家的共識。“要加強育種創新,特別是要在現有優質的基礎上,解決水稻節水抗旱、重金屬鎘的低積累等問題,實現綠色生產,這是我們奮斗的方向。”省農科院副院長任光俊表示。

“十三五”期間,我省篩選出水稻鎘低積累資源15份,為鎘低積累雜交水稻親本改良和組合選育提供了遺傳基礎,省農科院首次培育出“德粳6號”等重金屬鎘低吸附粳稻品種。此外,我省在重大病蟲害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篩選鑒定出廣譜抗病材料和調控因子,揭示了水稻廣譜抗病新機制。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康振生認為,“抗病基因的克隆及抗性機理的深入解析,為在保證作物品質、產量的同時,大幅度提高作物抗病性奠定了基礎。”他表示,未來,可加速研發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控的新技術、新產品,培育抗逆新品種。

農業生產新模式:推廣綠色種植和植保

農業綠色生產,說來容易,但推行困難。少施化肥和農藥,是否意味著產量和效益降低?

“答案是否定的。”會場上,張啟發興奮地談起自己的發現,“一些地區推行‘稻漁種養’模式,農民自己就不打農藥了。”他把這種模式稱為“雙水雙綠”,就是水稻和水產綜合種養,實現一田兩產,一水兩用,生產出綠色稻米、綠色水產。

近年來,我省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今年全省在10個縣整體推進“魚米之鄉”建設,每個縣集中連片建設稻漁綜合種養基地2萬畝以上,提高糧食生產效益。

綠色種植不僅能保證食品安全,還能提升大米口感。“研究發現,大米食味值與稻米蛋白質(氮)含量高度負相關,而稻米氮含量與氮肥用量顯著正相關。”張啟發說,因此,少施氮肥是大米好吃的關鍵,“下一步以蛋白質含量為切入點,減少氮肥施用,降低稻米蛋白質含量,改進食味,提升價值和效益。”

圍繞農業綠色生產,康振生把目光投向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綠色植保是病蟲害防控的發展方向。”

所謂綠色植保就是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優先采取生態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學用藥等環境友好型技術措施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的行為。

他建議,在綠色防控技術方面,可重點采取推廣抗病蟲品種、優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種苗、改善水肥管理等措施;推廣應用以蟲治蟲等生物防治關鍵措施,推廣昆蟲信息素、殺蟲燈、誘蟲板來防治農作物害蟲。


文章關鍵字: 綠色 種養 水稻 稻米 啟發 編輯:周琪


返回頂部
中文不卡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麻豆,国产欧洲精品自在自线官方,无码中文字幕色综合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中文字幕欧美aⅴ字幕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色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四区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