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告訴你 世界城市的“雙機場”機遇
原標題:大數據告訴你 世界城市的“雙機場”機遇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投運“滿月”了。一個月的時間里,每天有近200架次航班在這座4F級的新機場起降,倘若再算上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每天有超過1200架次航班飛抵或離開成都。
“雙國際機場”,于一座城市而言意味著什么?它會給城市帶來哪些變化?它將如何深刻影響城市參與全球競爭?我們依據世界城市權威榜單,從73座Beta+以上城市中梳理出16座雙機場城市,通過分析人口、GDP等數據,試圖解開城市發展與機場建設的內在關聯。
世界城市的標配
“過去是城市的機場,如今是機場的城市?!比蚩崭劢洕讣s翰·卡薩達的這句話,道出了基于航空樞紐的布局,城市所能夠收獲的巨大發展空間。全球約有60座城市擁有2個及以上民用機場,而“雙國際機場”幾乎成為世界城市的“標配”。
GaWC被公認為全球最權威的世界城市榜單,通過考察生產性服務企業的全球網絡,衡量城市的全球連通性和在全球化經濟中的融入度,并以此定位世界城市。GaWC《世界城市名冊》中,城市被劃分為Alpha,Beta,Gamma,Sufficiency(+/-)四個等級(即:全球一二三四線)。
根據GaWC發布的《世界城市名冊2020》,排名在Beta+(二線強城市)及以上的73座城市中,29座城市擁有“雙機場”,占比約40%,包括倫敦、紐約、巴黎、東京等世界城市。
研究這份榜單,可得出一個明顯的結論——越是全球一線城市,“雙機場”占比越高。
道理不難理解。在全球化的當下,信息密集型產業成為城市競爭的新賽道。而機場作為城市間的瞬時連接網絡,無疑是城市競爭中硬件設施建設的最優選擇。作為排名第一的世界城市,倫敦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也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4個旅客吞吐量超千萬機場的城市。
城市的選擇也證明了這一點。排名在Alpha(全球第十)的悉尼,當前正在修建第二座國際機場——西悉尼機場,預計將于2026年啟用。預計該機場最初每年承載約500萬人次的客流量,并在2031年左右達到1000萬人次,屆時將創造近2.8萬個就業機會。
機場背后的城市能級
世界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將機場比喻為“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的引擎”。根據國際民航組織的統計數據,每100萬旅客可以為區域創造1.3億美元的收益,每新增一個航班將增加750個工作崗位。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推進,航空樞紐的競爭,正成為城市競爭的“主戰場”。
在上述29座“雙機場”城市中,以4F級機場為基準,篩選出16座城市,通過人口、GDP以及機場生產的三大主要指標(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飛機起降架次),解析機場背后的城市能級。
先看人口。城市發展是“人”的發展,也是城市能級最直觀的表征。上榜的三大中國城市,上海、北京、成都的常住人口都突破了2000萬。其中,成都是中國第四個邁入“2000萬人口俱樂部”的城市。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鄧智團認為,在全國人口增速進一步放緩的大趨勢下,成都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體現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承載人口和經濟總量的巨大潛能。
再看GDP。這是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總體狀況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耙敫哔|量,就要上民航?!敝袊窈酱髮W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用這句話形容航空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機場正從傳統的“運輸樞紐”向“價值樞紐”轉換。一個典型的案例是上海。隨著浦東國際機場建成投用,2019年,浦東國際機場所在的浦東新區,單位土地面積完成GDP10.52億元,與紐約、倫敦和香港屬于同一量級。
最后來看機場生產的三大主要指標,它們綜合反映出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開放程度和活躍程度。從榜單來看,旅客吞吐量超過1億人次的城市分別是倫敦、紐約、東京、上海、巴黎、北京、曼谷。
資料顯示,2018年、2019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連續兩年旅客吞吐量破億,2019年9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擔起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引擎?!半p機場”無疑讓北京距離倫敦、紐約、東京等世界城市更進一步。
另一個例子是成都。2018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成為中國內地第四個邁上5000萬臺階的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投用,背后實際上正是成都聯通世界的直觀需求,將給成都帶來更大程度的開放和更高能級的躍升。
內陸城市的全球突圍
“機場就是通往世界市場的大門?!敝袊鞘兄行目偣こ處?、國土產業交通規劃院院長張國華認為,對于內陸城市而言,機場將是它參與全球競爭的唯一途徑。不沿江、不靠海的城市,擁有了通往世界市場最快捷的通道。
在16座城市中,美國華盛頓和中國成都同屬于內陸城市。此外,同樣擁有“雙機場”的德國法蘭克福也是內陸城市。
法蘭克福是德國第五大城市。法蘭克福機場的服務范圍不僅包括與航班運營相關的所有服務,還包括機場零售和房地產開發等方面。法蘭克福機場附近還打造了兩個新興項目,一個是航空高級綜合體“空中廣場”,另一個則是復合型空港門戶商務區“蓋特威花園”。其周邊還聚集著歐洲聞名的化學與醫藥工業區。法蘭克福航空城因此成為德國金融業和高科技業的象征,為法蘭克福貢獻了超過20%的GDP和就業機會。
隨著機場、鐵路、地鐵等綜合立體交通樞紐的快速完善,傳統的空港經濟區正在向“空港城市”加速演進,這也將成為內陸城市發展的新的增長極。
以成都為例,從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看,它既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也處于歐洲——澳洲、南亞東南亞——北美的國際航路交叉點上,而且有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加持,其區位優勢愈發明顯。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投運,將有力支撐成都在世界城市競爭中的突圍。天府國際機場本期建設“兩縱一橫”3條跑道,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30萬噸的需求。遠期規劃中,機場將建設“四縱兩橫”6條跑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280萬噸的需求。
根據《成都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預計到2025年,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億人次以上、貨郵吞吐量達到190萬噸。若實現了規劃中的數字,屆時成都的年旅客吞吐量將在2019年的基礎上翻番,比肩巴黎、東京、上海。
當下,擺在成都面前的挑戰是,如何實現“一市兩場”的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以及如何更好地融入雙循環,重構中高端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圈,實現現代化產業體系轉型。答好這兩道題,成都將成為世界城市行列中的又一顆新星。
(記者 周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