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陽區加快鄉村振興發展步伐 村民變身“產業工人”
眼下又到了無花果成熟的季節,江陽區況場街道普潮村返鄉創業農民朱秀洪的無花果種植基地也開始熱鬧起來了。每天前來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香甜誘人的無花果不僅讓大家一飽口福,還能體驗室外采摘的樂趣。
無花果又名映日果、奶漿果、蜜果,是一種高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的藥食兩用型水果,其根、葉均可入藥。對人體腸胃、消腫解毒等方面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看到有如此功效的朱秀洪就毅然返鄉創業種植無花果。
在這近100畝的無花果種植基地,一個個雞蛋大小的深紫色果實掛滿枝頭。無花果是一種即采即食的水果,所以這種“嬌貴”的水果,在市場上基本上是“曇花一現”。為讓市民品嘗新鮮的果實,朱秀洪把十分成熟的果實留在枝頭上供游客采摘,摘下來就可以直接品嘗。
“我種植的無花果全部采用生態種植,施用的是畜禽肥、除草靠放養在果園里的土雞、蟲子用黃板粘、滅蟲燈消殺,可以摘下來直接食用。”朱秀洪說,他2015年回鄉創業,流轉本村田土近100畝種植無花果。通過幾年的辛勤勞作,現在已進入盛產期,畝產量可達1000斤以上,畝收入可達5000余元,每年還帶動6戶村民務工增收。
此外,成片的無花果林、柑橘林也成了市民休閑旅游的好去處,尤其是炎夏時節,每周都有幾十甚至上百名游客來到普潮村游玩,享受采摘之樂,讓特色農業經濟成為百姓致富的“金鑰匙”,無花果等產業也成了村民致富的“金果子”,讓農民的錢包鼓了起來,全面加快了鄉村振興的發展步伐。
目前,在朱秀洪的帶動下,普潮村通過土地流轉不僅盤活了土地,還形成無花果、砂糖橘、桃李、枇杷等示范性產業超過1000畝,越來越多的農民變身“產業工人”,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周超文 李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