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農家書屋成為村民“充電站” 書香濃濃助生產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在瀘縣,農民到農家書屋讀書學習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他們從書海里汲取知識的營養,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產之中。
在玉蟾街道白龍塔村,每天都有村民來到農家書屋讀書學習。他們各取所需,在書中尋找自己想要的知識,文化、政史、生活、科技類的書籍都是他們的所愛。特別是實用的農業技術書籍,更是受到了大家的喜愛,幫助他們提高了種養殖技術,豐富了自身的本領,增加了家庭收入。
村民周崇倫告訴記者,自己經常到農家書屋來看書。“這里的書比較齊全,通過學習養殖知識對我的收獲很大,因為我種的是枇杷,原來按照傳統的方法只能賣幾千塊錢,但在看過農技書籍后,學習了嫁接技術和施肥措施。采取蔬果套袋后,枇杷的品質提高了,價格也上來了,現在能夠賣到兩三萬元。”
白龍塔村的村民將書中學到的枇杷種植管理技術運用到生產中,促進了當地的枇杷產業發展。目前,這里已種植枇杷1000畝,每年幫助村民增加收入近200萬元。
而在瀘縣福集鎮螺獅山村,村里的農家書屋也是村民們最愛去的地方。很多村民只要有空都會到農家書屋讀書學習,通過上網查找資料,翻閱書籍,把實用的農業技術用到了生產之中,使當地的小龍蝦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近年來,瀘縣積極倡導全民讀書活動,并作為一項惠民文化行動,在全縣各村社區全面建立農家書屋。2011年,實現農家書屋全覆蓋,全縣有農家書屋251家,社區書屋43個,每個書屋有圖書2000余冊,各圖書室實行全天開放,每個農家書屋每月閱讀量超5000人次。
范萬友 陳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