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山村變“漁村” 增收添新途
13日一大早,圖爾貢·亞森和飼養員穿著水褲,拉著數十米長的漁網,在魚塘兩側緩緩挪動。在漁網聚攏處,一條條肥碩的魚上下翻騰,這預示著他們即將收獲今年春天的“第一桶金”。
圖爾貢·亞森的家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托甫汗鎮阿亞克其村,這里面朝大河、背靠天山,富含豐富的水資源。圖爾貢·亞森是左鄰右舍公認的養魚能手,全村數他的魚塘里魚苗長勢好、收益高。
從山村里的農民變身“漁民”,這種改變讓圖爾貢·亞森感慨不已。
曾經的阿亞克其村是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孤島”。村黨支部書記王波說,因為當地經濟發展落后,過去交通非常不方便,當地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打魚也大多只能滿足自家生活,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的。2012年村口建起大橋,村民們與外界實現了無障礙通行。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扶貧干部把發展養魚產業作為村里脫貧增收的主導產業,連續幾年改擴建村里的魚塘,并把一些河灘、荒地改造為新魚塘。目前,村里有大小魚塘100多個。
正是靠養魚產業,全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脫貧?,F在,村里養殖的魚類品種包括草魚、鰱魚、鯽魚等多個品種,由于這里的魚肉質鮮美,除供應本地市場外,還遠銷500公里外的喀什、和田等地區。
圖爾貢·亞森過去就是貧困戶,他說,當年因為家人生病,還曾背負數萬元的債務,“家里窮得連一只雞都沒有。”后來,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圖爾貢·亞森辦理了惠農貸款,承包了3畝魚塘,生活由此發生了根本性轉變。2020年,去除給飼養員發放工資外,他家收入達4萬多元?,F在他已還上了所有外債,實現了脫貧摘帽。
王波說,現在村里30多戶承包了魚塘,占全村戶數的十分之一,他們像圖爾貢·亞森一樣靠養魚實現了增收。不僅如此,其他農戶從事飼養員工作,在村里魚塘就業,也有了穩定收入。村里的飼養員吐爾地·買合木提說,一名飼養員每月工資3500元左右,比種地收入高得多。
經過一上午的勞作,17噸鮮魚順利裝車。每年4月是捕撈期,看著連日來的豐收成果,圖爾貢·亞森表示,得益于養殖經驗的增加,今年的收益明顯多于往年。
記者:于濤、路一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