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譚壩花開春意濃,鄉村振興正當時(組圖)
3月8日,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川南采訪分隊相約美麗的瀘州市瀘縣北部的喻寺鎮譚壩村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初春陽光正好,放眼望去,溝溝坎坎里、山坡地頭上,成片的油菜花競相綻放,金色的花海吸引攝影師們紛紛駐足拍攝,感受著春天的恣意絢麗和芬芳。
回歸土地,這是油菜花的生存之道,也是喻寺鎮譚壩村尋求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近年來,瀘縣縣委統戰部積極引導統一戰線成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大局,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確定喻寺鎮譚壩村為瀘縣統一戰線鄉村振興實踐創新基地,助力瀘縣新時代“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基地總體規劃面積6600畝,堅持“種植+養殖+鄉村旅游+X”的發展模式,促進瀘縣一二三產業融合、城鄉一體化發展加速前行。
助推鄉村振興,做活宅基地改革文章
譚壩村曾是省級貧困村。近年來,通過指標流轉交易籌資,讓土地入市培育業態,有效盤活土地資源,打造了譚壩現代農業產業園,蹚出了一條依托改革加快鄉村振興的路子。
去年10月,民盟四川省委生態環境與城鄉建設委員會前往瀘縣調研,為瀘縣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把脈。調研組實地考察了喻寺鎮譚壩村宅基地“三項”改革試點情況,對譚壩村通過活化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著力解決農業產業融合水平不高、土地資源利用率低、農民收入不穩定、村集體經濟實力弱等問題的做法表示肯定,并向集體建設用地企業、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涉及集體建設用地或農房及宅基地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負責人提出了許多寶貴的的意見建議。
接待多國留學生,感知農村經濟活力
去年11月,譚壩村迎來了一支特殊的調研隊。來自南蘇丹、于贊比亞、埃塞俄比亞、塞拉利昂等多個國家的13名留學生,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李佩潔的帶領下,來到瀘縣喻寺鎮譚壩村開展農村經濟發展實地調研。在譚壩村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園,他們現場聽取了講解員關于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土地三項制度改革等情況介紹,真切感受到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的村容村貌。
譚壩村之行,為廣大留學生提供了一次了解中國城鄉改革的機會,讓留學生領略到中國農村實體經濟深化改革、銳意創新的發展活力,使他們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迅速成長為國際文化交流的使者。
開展聯誼交友活動,發揮基地作用
今年1月,九三學社瀘縣基層委前往喻寺鎮殘疾人文創產業基地開展“同心砥礪前行,共助鄉村振興”調研活動。該基地是由瀘州九三學社社員、瀘州市肢殘協會主席、瀘縣鄉聯會成員王洪返鄉創辦,基地既團結鄉民及周邊殘疾群眾,服務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殘疾人證辦理、殘疾人文化體育等工作,又結合實際,以“鄉村振興、助殘扶貧”為宗旨,倡導鄉村閱讀的同時,開拓扶貧助殘愛心產業。
基地創辦以來,先后開展了“鄉居書香”“助殘暖冬”“溫暖鬧元宵,喜慶一年年”等公益活動,組織和引導瀘縣統一戰線成員在鄉村治理中發揮建言獻策、扶貧幫困、矛盾調解等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