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與陽光,攀枝花的城市發展辯證法
記者 羅向明 唐子晴
12月16日,攀鋼供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首批50米長鋼軌運抵中爪哇省芝拉扎港,標志著雅萬高鐵軌道工程取得重大階段性進展。這批鋼軌將最終運到位于德卡魯爾的雅萬高鐵焊軌基地。
同一天,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陽光和煦,引來大批游客流連。今年初,經過兩年的治理,蘇鐵保護區內的礦山已經完全退出,并通過四川省省級整改驗收。
工業不強不叫攀枝花,環境不美也不是攀枝花——這是攀枝花鋼鐵與陽光的城市發展辯證法。
對于攀枝花來說,鋼鐵產業是發展基石,陽光經濟是發展趨勢,用康養產業來定標傳統產業,促進城市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
在不斷與時俱進、螺旋上升的城市發展“辯證法”中,攀枝花進一步實現了加快由鋼鐵之城向釩鈦之都、由工礦基地向康養勝地、由傳統三線建設城市向區域中心城市的轉變。
舍 與 得
12月1日一大早,家住攀枝花市西區的78歲市民文順仕和老伴吃過早飯便走出家門?!拔壹冶澈缶褪俏鞣鹕剑F在每天都要去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蔽捻樖嗽谶@里生活了50多年,見證了攀枝花的興衰變遷。
從60年前的三線建設時期開始,攀枝花憑借鐵礦資源成為中國西部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
隨著一爐爐鐵水流出,滾滾濃煙也成為攀枝花那個時代的工業標志。
“出門灰頭土臉,一年吸進一塊磚?!蔽捻樖嘶貞洠傻V、冶煉所產生的粉塵和二氧化硫,嚴重影響了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質量,“百里鋼城”成了“污染大戶”。2004年,攀枝花空氣質量達標率僅為16%,入圍是全國“十大空氣污染城市”。
面對“超載”前進的發展路徑,攀枝花選擇踩下“剎車”。通過“關、停、并、轉、遷”,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項目。100多家小礦山、小鋼廠被關停;先后完成600多個工業污染源治理,累計削減二氧化硫近5萬噸、煙粉塵5萬余噸……
“要發展,更要綠水青山?!迸手ㄊ凶匀画h境和規劃局生態修復科候建華介紹,在大力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加快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據統計,截至目前攀枝花全市礦山生態修復面積累計達1497公頃,累計投入資金約4.84億元。
經過多年努力,攀枝花空氣質量成功“翻盤”,優良率自2015年起連續5年保持在97.5%以上,2019年空氣優良率列全省第二;攀枝花森林覆蓋率達61.99%,森林覆蓋面積全省第二。
現在,抬頭白云藍天,低頭花團錦簇,一年四季瓜果飄香,攀枝花實現了從鋼鐵之城到陽光花城的完美轉身。
進 與 退
如今走在攀枝花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兩句話“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
近些年,礦山讓路退出、鋼鐵向釩鈦產業轉型升級,鋼鐵產業占攀枝花全市經濟總量已從90%下降到25%左右,陽光則成了不可多得的生態資源。
從攀枝花的發展歷程看,因蘊含礦石遍地是金山銀山。近些年礦山讓路退出,綠水青山又為攀枝花掙來了陽光康養,這又是一座金山銀山打開陽光康養的發展大門。
做好“陽光”這篇文章,也意味著要用“康養“要求作為工業提級轉型的標準。
攀枝花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技術改造和“招大引強”,成為攀枝花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發展質量提升、增長動力轉換的重要抓手。
為此,攀枝花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實施“騰籠換鳥”策略,收回1500多畝用地?!霸诙唐诟呤找婧臀磥碚w發展兩者間,我們選擇了用綠色理念和更長遠的眼光引領發展?!眻@區管委會主任馮陽說,通過整合優勢,盤活資源,園區鋼鐵延伸加工、機械制造、礦產、釩鈦、冶輔耐材五大產業集群嶄露頭角,高新技術產業引領效果日漸顯現。
11月17日,攀鋼集團與4家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引進“上下游、左右端”產業項目在攀落地,進一步推動“攀鋼航母艦隊”打造;11月27日,四川省2020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攀枝花市分會場儀式上,集中開工的115個重大項目中,產業發展項目57個,占比49%......
綠色轉型發展步伐加快,為工業高質量發展釋放出更多空間,推動形成高新技術企業存量升級、增量涌進的格局。2019年攀枝花全市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572億元,創新指數、科技進步指數穩居全省第一梯隊。
快 與 慢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已啟動。處于四川最南端的攀枝花,是省內距離成都、重慶最遠的地級市。怎樣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發揮成渝攀‘鐵三角’的作用,并形成‘新鐵三角’?!迸手ㄊ形瘯涃Z瑞云說。
面對千載難逢的“超級風口”,“快”成了攀枝花的關鍵詞。
加快“兩城”建設、爭創省級新區,把攀枝花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優勢獨特的重要支點;加快提升釩鈦鋼鐵制造能力和清潔能源發展水平,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經濟中心的產業支撐;加快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加快構建鐵路、公路、航空、管道運輸、水運集成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
城市發展駛入快車道,攀枝花也在謀劃康養“慢”產業。
每年9月至次年3月,有超過15萬名老人在此度過暖冬,“攀枝花暖陽”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他們的“朋友圈”中。
作為全國康養產業的首倡者、先行者和標準的提供者,攀枝花提出的養身、養心、養智的康養發展理念,已經吸引了各方來客。這里有這樣一份“345”數據:攀枝花外地中小學生數量占到30%;外地看病住院人員占到40%;50%以上的房子是被攀枝花以外的人購買。
冬日暖陽、夏季清涼。昔日的工業重鎮,正在成為成渝地區市民慢享生活的“后花園”。
(圖片/王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