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十三五”成績單⑤大招商招大商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招商引資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更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期間,瀘州市緊緊圍繞“大招商、招大商”工作總體部署,大力開展招大引強、招大引優、開放合作等工作,先后招引落地一批帶動性強、影響力大的重大產業項目,為全市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擴大就業和改善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楊燕秋是恒力(瀘州)產業園的一名儲備干部,她剛從恒力集團江蘇宿遷基地培訓回來,目前正在恒力(瀘州)產業園分條整經車間就職。掛絲、翻排、接線、過結、緊絲……這一道道工序都是她每天要做的工作。楊燕秋告訴記者,之前她處于失業狀態,是恒力(瀘州)產業園項目的落地,讓她在家門口重新就了業。
據悉,位于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的恒力(瀘州)產業園,是瀘州建市以來招引的最大項目,于今年4月16日正式開工建設,紡織項目一期于今年10月下旬實現部分投產,二期將于2021年1月31日前投產。紡絲項目將于2021年12月31日前投產。項目全面投產后,將建成西南聚酯新材料及紡織制造中心,預計每年可實現年主營業務收入300億元,解決就業1.5萬人。
恒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恒力(瀘州)產業園項目負責人王茂凱告訴記者,目前恒力(瀘州)產業園已經招聘了6500多人,其中540人分期分批,從5月份開始到江蘇宿遷進行培訓,目前540名員工已經全部返回瀘州,在瀘州產業園走上了生產崗位。
除恒力(瀘州)產業園項目外,“十三五”期間,我市圍繞千億電子信息產業大招商、招大商,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目前已經集聚企業260多家,其中來自山東煙臺的明德亨智慧工廠項目3年前落戶納溪,目前,該工廠生產的SMD-3225型石英晶體諧振器月產能達到6000萬只,訂單供不應求。隨著5G和物聯網的發展,體積更小、技術含量更高的SMD-2016型產品生產線正在打造中。四川明德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中心總經理李強說:“來到瀘州之后,我們很快融入到瀘州的生活中來,由過去的‘我要去瀘州’,變成現在的‘我要回瀘州’。”
那么是什么吸引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紛至沓來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寬松、優良的營商環境。在大招商、招大商工作中,我市堅持問題導向、以需求促改革,在“海關、海事、金融、稅務、政務服務”5個方面持續發力,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十三五”期間,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恒力集團、中國長城科技集團、華為公司、廈門建發、和潤集團、步長制藥等大企業、大集團紛紛布局瀘州、投資瀘州,推動全市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在瀘州國家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自助辦稅區,瀘州容大智能變速器有限公司財務專員袁曉敏正在國家稅務總局瀘州國家高新區稅務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通過網上辦理涉稅業務。據悉,在瀘州國家高新區稅務辦理報稅等事項,95%都可以在網上進行操作,效率非常高。瀘州容大智能變速器有限公司投產以來,發展強勁,預計今年的產銷量將在2019年的基礎上翻一番,產值預計超過4億元。
圍繞大招商、招大商,我市按照“前方對接招引、后方保障落地、中間過程督查”的項目推進要求,加強全過程跟蹤服務,確保項目實現落地、建設、投產。
“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簽約5億元以上項目168個,投資總額2478.3億元。其中工業項目234個,投資總額1572億元。全市累計履約市外國內項目2575個,到位資金5040.17億元。一批帶動性強、影響力大的項目相繼在我市落地、建設、投產,為我市爭創全省和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記者:熊騰 王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