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做了什么?五年間,四川改變了什么? 川人眼里的“七五”普法之變
四川律師公證服務團送法進牧區。 省司法廳供圖
天府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工地內開展送法活動。四川在線記者蘭楠攝
在涼山,“愛之家”金陽工作站干警在學校開展禁毒防艾宣傳?! ∈∷痉◤d供圖
法治是什么?“七五”普法做了什么?五年時間四川改變了什么?在四川,每個人對這些問題也許有著不同的看法和答案,但一致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法治正逐步轉變成為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來,四川省委鮮明提出“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特別是“七五”普法以來,“法律七進”(進機關、進學校、進寺廟、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單位)讓法治陽光惠及全省大地,學法用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全面推進。法治的春風在不知不覺間早已吹遍了天府之國,結出累累碩果。
法學教授說
“七五”普法之變
是一個課堂的提問
作為省政府法律顧問,“七五”普法期間,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韓旭3次受邀為四川省人民政府常務會議進行會前講法。在韓旭眼里,“七五”普法帶來的變化,是一個課堂的提問。
“在一次省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時,我正講到要努力實現當事人‘告官見官’,一位省領導非常認真地向我詢問四川行政首長出庭應訴率,以及哪些情況下行政首長必須出庭應訴。這個提問,體現出我們領導干部學法用法更加務實,法治思維進一步提升?!表n旭說。
“七五”普法以來,四川緊抓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始終強化和發揮黨政主要負責人推動法治建設的表率作用,印發相關辦法和意見,指出黨政主要負責人作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對法治建設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解決、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辦,把本地、本部門各項工作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五年來,各項普法制度在四川不斷優化完善。印發《四川省法治宣傳教育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召開“七五”普法啟動電視電話會議,制定“七五”考核評估指標體系,各項工作任務推進步穩蹄疾。制定《關于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度的實施意見》,以“責任+清單”的方式推動構建新時代大普法工作格局,明確45個部門(單位)的普法“責任田”,涉及260多部重點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并將普法滲透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全過程和各環節。
援藏律師說
“七五”普法之變
是一場官司的應訴
曾文忠是四川同心·律師服務團副團長,“七五”普法期間,他帶領律師團隊走進甘孜、阿壩、涼山三州的13個縣(市),開展法律幫扶和法治宣講活動150多場,錄制藏語法治宣傳節目130余期,編寫了11冊、100多萬字的藏漢雙語叢書。在曾文忠眼里,“七五”普法帶來的變化,是一場官司的應訴。
“不久前,康定市的一座寺廟與裝修公司發生了糾紛,寺廟成了被告。以前寺廟要是遇到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置之不理,但這次寺廟找到了我進行法律咨詢,并委托我代理此案。這個案例在當地寺廟和群眾中產生了良好的法治宣傳效果,增強他們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的意識。”曾文忠說。
五年來,四川突出重點人群、重點區域,以“法律七進”為載體,廣泛開展分層次分類別分對象的普法宣傳活動。分門別類制定普法大綱、實施方案和普法讀物等1600種1000多萬冊,在全國率先開展“憲法法律進高校”活動,推進“律師公證服務團送法進寺廟”活動,持續推動全社會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法律進機關,全省年均組織領導干部會前學法3.8萬余次,公職人員接受法治教育41.2萬人次,較“六五”期間分別增長58.3%和47.1%;法律進學校,年均組織開展“法治教育第一課”等活動5200余場次,編發普法讀物31.5萬余冊,較“六五”期間分別增長65.7%和21.1%;法律進寺廟,推進“律師公證服務團送法進寺廟”,全面推廣深化“四進七有”工作模式,進一步筑牢寺廟普法平臺;法律進鄉村(社區),落實“六個一”工程,全省村(社區)配備法律顧問4.3萬余人,較“六五”普法增長168.8%;法律進企業(單位),全省年均組織企業(單位)開展學法用法測試4300余場次,法治專題培訓2800余場次,法治宣傳活動6200余場次。
彝族老阿嬤說
“七五”普法之變
是一份補貼的落實
彝族老阿嬤阿呷是涼山州昭覺縣竹核鄉尼日村人,生育了4個子女,大兒子已經過世,兩個女兒正在進行強制隔離戒毒,小兒子癱瘓在家,近七旬的她要照顧6個未成年孩子,孫女巫子今年還面臨升學上初中。在老阿嬤眼里,“七五”普法帶來的變化,是一份補貼的落實。
“‘愛之家’禁毒防艾法律服務昭覺工作站的民警在開展送法活動的時候,了解到了我們家情況,他們不僅送來了生活物資,還幫巫子向民政部門申請了特殊困難兒童補貼,每個月有500多元?!崩习哒f。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七五”普法期間,我省還探索打造“法律七進”升級版,將“法律七進”從“法治宣傳七進”向“法律服務七進”拓展,向“依法治理七進”提升,實現法治宣傳、法律服務、依法治理一體貫通。
涼山州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五年來,四川普法依法治理積極融入彝區脫貧攻堅工作大局,大力實施“彝族母語普法”行動,建立“愛之家”禁毒防艾法治宣傳法律服務工作站。圍繞“法治助力脫貧攻堅”,開展了“送法進貧困村”大宣傳行動和“在粵川籍企業和川籍農民工依法維權”專項法治宣傳。
進一步強化鄉村依法治理,培育基層法治力量。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幫助鄉村在法律框架內完善村規民約,健全多元鄉村治理體系。大力實施鄉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加大對網格員、農村致富帶頭人及村民代表法治培訓力度,確保每個村有1名以上骨干“法律明白人”。廣泛開展“依法治農、依法興農十大法治案例評選”等專項法治實踐活動,連續十年開展歲末年初為農民工討薪專項法律援助行動,加大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領域法治宣傳,累計討回欠薪近10億元。
小學生說
“七五”普法之變
是一個紅綠燈的等待
家住成都市青羊區的唐皓文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因為學校離家很近,他每天早上獨自走路上學,要經過一個紅綠燈路口。在唐皓文眼里,“七五”普法帶來的變化,是一個紅綠燈的等待。
“以前我過馬路都戰戰兢兢,走人行道上時,有時也會有車呼嘯而過。我問過媽媽為什么他們看到紅燈不停,媽媽說因為這里沒有電子眼。現在雖然依舊沒有電子眼,但只要人行道上有人,
各種車輛都會停。”唐皓文說。
法立于上則俗成于下。近年來,四川著力把法治文化建設納入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積極搭建法治文化平臺,提升普法宣傳的覆蓋面和到達率。自覺守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決問題靠法正在逐漸成為全體公民的共識。
五年來,普法的觀念和實踐在四川不斷轉變。為升級迭代普法方式,四川以熊貓元素設計推廣普法形象大使“法博士”,打造“法博士”普法微課堂;命名四川省級法治教育示范基地100家,設立各類法治宣傳欄、法律圖書室(角)5.8萬個,建設法治文化公園、廣場、長廊等7650余個,推進法治宣傳教育陣地建設。
從第一條“川渝攜手,法治同行”主題公益廣告在成渝高鐵上投播,到全省21個市州LED大屏的全覆蓋,“七五”普法期間,四川創新搭建“法治四川行”法治宣傳平臺,在報刊、廣播、電視、網站、微博、微信等平臺全天候、立體化、全覆蓋地開展法治宣傳。
堅持“落實到基層、落實靠基層”,統籌推進基層法治示范創建。近年來,成都、眉山、綿陽、遂寧4市被評選為“全國法治城市創建活動先進單位”,83個縣(市、區)被評選為“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168個村(社區)成功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數看“法律七進”
法律進機關
全省年均組織領導干部會前學法3.8萬余次,公職人員接受法治教育41.2萬人次,較“六五”期間分別增長58.3%和47.1%
法律進學校
全省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輔導員)配備率達100%,年均組織開展“法治教育第一課”等活動5200余場次,編發普法讀物31.5萬余冊,較“六五”期間分別增長65.7%和21.1%。在全國率先常態開展“憲法法律進高校”活動,實現全省126所高校全覆蓋
法律進寺廟
建成涉藏地區寺廟法治宣傳欄899個、法律圖書角785個,培養“寺廟法律明白人”1629人,設立寺廟法律服務聯系點719個,開展入寺法治宣講6800場次,37.3萬人次受到教育
法律進鄉村(社區)
全省村(社區)配備法律顧問4.3萬余人,較“六五”普法增長168.8%,組建村(社區)法治宣傳隊伍7000多支,培養“法律明白人”48萬余人,發放便民法律服務聯系卡220余萬張,年均開展法治宣傳活動5.1萬余場次
法律進企業(單位)
全省年均組織企業(單位)開展學法用法測試4300余場次,法治專題培訓2800余場次,法治宣傳活動6200余場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