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場街道:聽道德講堂 當孝老愛親模范
為充分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況場街道在多功能活動室開展以“孝老愛親”為主題的道德講堂活動。轄區內50余名干部職工參與此次活動。
聆聽故事,感受榜樣力量
“他主動放棄西藏優越的條件,帶著藏族媳婦拉姆吉多回老家邊做起小生意邊照顧老父親,他就是我們的最美孝子-彭瑞平。”況場社區朱德琴為大家分享身邊人孝老愛親的故事,用平凡的故事講述了發人深思的道理。
參加活動的干部群眾在感動之余,紛紛表示:百善孝為先,自己也要向彭瑞平學習,好好地孝敬老人,無論是自己的父母,還是身邊其他的老人,都要竭盡全力力所能及的關心和幫助。
朗誦經典,感知父母不易
“今天的參天大樹,昨天都曾是弱小的幼苗。沒有父母的心血滋潤,哪有鮮花的開放,青春的自豪?”在聲情并茂的朗誦聲中,我們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無私奉獻和不易。
活動現場,所有的觀眾都領取到了“重陽面”,象征著大家一起傳承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爭當孝老愛親踐行者。參加道德講堂的朱靜表示:父母含辛茹苦地將我養育成人,十分地不易。如今,他們都老了,我一定要好好地報答他們。
講解案列,呼吁常回家看看
近幾年保健品詐騙案件頻發,為提高老年人的防咋騙知識,況場街道食藥監所副所長吳強用大量生動形象的例子將老年人常見保健品詐騙案列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并呼吁大家常回家看看,多關心父母。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給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總操心只圖個平平安安。”大家一起齊唱《常回家看看》,在優美的歌聲中結束了本次講堂。
況場街道堅持“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用身邊看得見、學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舉”營造出“積小德為大德,積小善為大善”的良好風氣,不斷提高文明道德素質。
劉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