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聽網   > 正文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美姑縣易地扶貧搬遷,村里建起3447間過渡用房

發布時間:2020-09-30 09:09:16 稿件來源: 四川日報

9月17日,記者在涼山州美姑縣典補鄉莫吉村看到,莊稼地周圍新增很多空磚房,磚房只有一層,兩兩相對,中間留有過道。原來,這是當地為部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修建的生產性過渡設施用房,全縣共計3447間。

“這些房子解決了大問題。”典補鄉鄉長吉覺伍且告訴記者,美姑縣所有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搬遷入住。根據相關規定,群眾入住新房后,必須對舊房實施拆舊復墾。7月初,吉覺伍且帶著村干部一家一戶動員拆舊房,卻屢屢吃了“閉門羹”。

莫吉村第一個不同意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阿侯馬里。6月下旬,他們一家已經搬到20多公里外的牛牛壩社區。彼時,他家33畝土地上,玉米、土豆、蕎麥等長得正盛。“人搬過去了,可地還在村里。把老房子拆了,糧食怎么種?牲畜往哪放?”

莫吉村村委會主任阿侯爾布回憶,全村96戶易地扶貧搬遷戶,絕大部分都不同意拆除舊房,這讓村里拆舊復墾工作一度停滯。

這樣的情況并非個案。美姑縣委副書記、縣綜合幫扶工作隊隊長劉文武介紹,美姑縣有7個較大規模集中安置點,最大的牛牛壩安置點有一萬多人,來自62個村。“有的村距離安置點數十公里,群眾要回村種地確實不方便。”

一方面是舊房必須拆除的政策“紅線”,一方面是搬遷群眾確實有耕種、存放糧食和牲畜的需求。基于此,美姑縣為已搬遷到集鎮安置點居住的344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分別修建生產性過渡設施用房,便于他們回村繼續從事農業生產,最終提高搬遷入住率。

美姑縣規定:生產性過渡設施用房統一按照每戶15平方米標準修建,全部使用村集體建設用地,嚴禁在基本農田、地災隱患點、水源保護地、一級林地,以及河道內修建。搬遷戶只有房屋使用權,所有權歸村集體。

得知自己有了過渡用房,阿侯馬里爽快地答應拆掉自家舊房子。他盤算著,今年收完莊稼,明年就把土地流轉出去,自己到縣城附近打工,不比種地賺得少,還可以照顧孩子讀書。“村里有了落腳點,心里踏實不少。”在空磚房里轉了一圈,阿侯馬里舒心地笑著。

目前,莫吉村96戶搬遷戶的舊房已全部拆除。

向全面小康奮勇前行

□四川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眼下,距離2020年底不足百日。脫貧攻堅進入最后一波沖刺的交卷時刻,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也已看得見終點。縈繞中華民族千年的小康夢想,距離我們從未有如此之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站在中華民族關鍵跨越的重要節點,我們不禁憧憬,全面小康是什么樣子?恐怕1000位讀者心中有1000個屬于自己的答案。

四川日報全媒體今天起開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專欄,就是要通過實地探訪調研,記錄人民群眾共同奮斗、共建家園、共享幸福的脫貧奔康美好生活。“一步跨千年”的大涼山,正上演脫貧“蝶變”;紅原縣瓦切鎮日干村的“星級評定”,激發老鄉們的脫貧志氣;從每斤0.5元到每斤2.5元,身價一路攀升的達州市達川區安仁柚,鼓起群眾“錢袋子”……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一線故事,蘊藏著四川沃野山鄉的減貧“密碼”,傳遞著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振興力量,勾勒出讓人有實實在在獲得感的小康模樣。

與人民群眾零距離接觸,才有乘風破浪奔小康的深切感觸。新聞工作者要在火熱的實踐中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深入到田間地頭、城市街頭、百姓心頭,把筆頭和鏡頭對準人民群眾,不斷采寫真摯感人的平凡故事,凝聚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升騰巴蜀兒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為推動治蜀興川不斷邁上新臺階貢獻自己的力量。

用腳步丈量沖刺全面小康的距離,用書寫傳遞巴蜀大地熾熱的民生溫度,是我們的神圣職責和無上榮光。我們堅信,廣大新聞工作者一定能不負重托、不避艱難、不辱使命,與新時代的追夢人、奮斗者、實干家同行,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終點”,奮勇前行!

記者侯沖 


文章關鍵字: 搬遷 群眾 小康 美姑縣 舊房 編輯:劉健


返回頂部
中文不卡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麻豆,国产欧洲精品自在自线官方,无码中文字幕色综合
中文字幕国内自拍 | 天天综合久久网 | 日本天码AⅤ片在线电影 | 麻豆91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国内自拍资源总站 | 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日本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