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聽網   > 正文

為了百萬甘孜群眾的幸福生活——寫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際

發布時間:2020-09-16 09:39:30 稿件來源: 四川日報

9月的甘孜高原,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70年的發展歷程中,2020年注定會被銘記。今年2月,隨著最后一批12個縣退出貧困名單,甘孜州全域全面脫貧摘帽。這是發展史上的豐收。

1950年11月24日,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這是新中國第一個專區級少數民族自治州。70年來,甘孜各族兒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廢除封建農奴制度、改革開放,到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破題鄉村振興、建設甘孜新區,一路收獲。

站在慶祝建州70年的新起點,落實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擘畫的美好新藍圖。沖鋒號再次吹響,甘孜全力開啟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甘孜的新征程。

民生優先

只為老百姓幸福生活

如今,石渠縣真達鄉傲一村的四郎擁措奶奶過得很舒心。去年,33歲的小兒子根腰成功脫貧后,搬進新房迎娶新娘,了卻了四郎擁措奶奶最大的心事。德格縣龔埡鄉雨拖村根秋措一家也很開心,2017年以來,在扶貧政策支持下,全家年收入逐步增加到8萬多元。

幸福生活,從數據可窺一斑。甘孜州經濟總量從1950年的3400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388.46億元;人均GDP從1950年的66元增長到2019年的3244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50年的253元增長到2019年的3483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50年的88元提高到2019年的12808元。

在帶領甘孜各族群眾前進的道路上,歷屆甘孜州委州政府都沒有選擇題,只有必答題。答案和目標只有一個:為了百萬甘孜群眾的幸福生活。

幸福,對于新龍縣洛古鄉然布村東格小組村民黑繞絨姆來說,就是住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家鄉用手機網購,然后坐摩托車下山取包裹。與外界距離的縮短,得益于政府在懸崖峭壁上鑿通了長達7公里的通組公路。

連續實施四輪“交通大會戰”,一大批刷新紀錄的超級工程,從一個側面彰顯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族地區交通建設成就。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34263公里,其中農村公路通車里程居全省第一,實現縣縣通國道、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甘孜成為全國唯一擁有3個海拔4000米以上支線機場的市州。

電力天路點亮千萬戶,智慧甘孜開啟新生活,鄉村振興增強幸福感,一座座魅力縣城拔地而起、一座座風情小鎮流光溢彩、一座座美麗村寨熠熠生輝,人居環境越來越美、人民日子越來越紅火。全州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實現從不足12%到近40%的跨越。

“只有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才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甘孜州主要領導表示。

產業破題

鼓了腰包強了底氣

新龍縣皮察鄉的益呷到鄉上食堂當廚師長已有兩年。當初,經過培訓上崗的他有了固定收入,腰包鼓了,可以隨時滿足兩個兒子買新玩具的愿望。這讓他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多的游客到高山花海景區耍,食堂有生意,我就有工資”。

高山花海景區是新龍縣新打造出來的景區。近年來,甘孜州立足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定位,在全域旅游上做足文章,通過旅游帶動產業發展。

70年來,甘孜州產業發展呈現飛躍性進步。

立足旅游資源、農畜資源、中藏醫藥、康巴文化、電礦資源等獨特優勢,甘孜州全面實施優先發展旅游業,有序開發清潔能源和礦產業,加快發展生態農牧業、特色中藏藥業和特色文化產業“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產業發展思路,全力構建“三環一帶兩濕地”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和“6+1”綠色現代工業、“10+2”現代農業、“4+6”現代服務業體系,走出一條以全域旅游為牽引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當前,甘孜州全域旅游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同時,甘孜州也是全國重要的草原畜牧業基地,四川重要的青稞糧生產基地、食用菌出口基地、農畜產品基地,正全力建設水風光一體化可再生能源國家示范基地。

2019年,甘孜州第一產業增加值從1950年的2985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66.52億元,是70年前的222.8倍;第二產業增加值從1950年的200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89.02億元,是70年前的4451倍;第三產業增加值從1950年的167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232.92億元,是70年前的13947.8倍。全州三次產業結構為17.1:22.9:60,三次產業結構實現從“一二三”到“三二一”的飛躍。

甘孜州用實踐證明,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才能更好滿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生態保護

既是責任更是發展根基

秋意漸濃,丹巴縣中路鄉和梭坡鄉村道沿線,三角梅、紅楓等彩葉樹種和草本花卉等,為高原大地披上五彩“花衣”。

這些花卉和樹種,是歷年植樹的成果。在甘孜高原,植樹護林已成為廣泛共識。

曾經,甘孜州還依靠“木頭財政”。“過去伐木是主要收入來源。”道孚林業局天然林資源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鄧國榮介紹,1998年,國務院在四川率先啟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甘孜州數萬森林工人放下伐木刀,變身護林植樹員。

70年來,甘孜州生態環保發生轉折性變化,從生態瘡痍到山川秀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近年來,甘孜州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政治責任,深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全面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方位實施天保工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大規模開展“綠化全川·甘孜行動”和大美草原守護行動。頒布實施首部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深入實施森林資源管控“四個最嚴”制度和16條措施,全力實施農牧區“以電代柴”工程,深入推進農牧區現代建材替代傳統木材建房。堅決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戰役”,州縣鄉村四級河(湖)長制全覆蓋。

目前,甘孜州劃定生態保護紅線6.97萬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自然保護區數量和面積居全省第一,石渠長沙貢瑪濕地入選“國際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全州林地面積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82.9萬公頃,發展到目前的662.07萬公頃;森林面積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283.8萬公頃,發展到目前的530.9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發展到目前的35%。

堅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這是甘孜的責任,也是甘孜發展的根基。


文章關鍵字: 甘孜 生態 甘孜州 2019 1950 編輯:佘皎蕖


返回頂部
中文不卡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麻豆,国产欧洲精品自在自线官方,无码中文字幕色综合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伊人麻豆影院青草国产 | 日韩欧美永久免费aⅴ在线 午夜少妇特级福利 | 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乱码在线 | 亚洲人成综合小说社区在线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