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省兩會 | 瀘州代表委員為這些民生實事建言,有你關注的嗎?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切實改善和保障民生,辦好年度民生實事,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兩會期間,瀘州代表團的省人大代表、住瀘省政協委員積極圍繞民生話題建言獻策。
加強醫保資源合理化配置
省人大代表、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鄭海三。瀘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牟科 攝
醫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保命錢”“救命錢”。目前,我省在發揮定點醫藥機構醫保支付的杠桿作用,促進醫療、醫藥資源合理配置方面還存在優質醫療資源的配置不夠合理、醫保基金監管風險高等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省人大代表、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鄭海三建議,要編制醫保定點資源服務規劃,引導醫保資源均衡布局,促進定點醫藥機構高質量發展。健全以三級、二級公立醫院為支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社會辦醫療機構為補充的定點醫療機構服務體系架構,引導定點醫藥機構合理布局,建立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動態調整機制,防止供給無序增加加劇基金緊張和監管問題,以維護參保人權益。
同時,開發建設醫保定點規劃信息系統。根據已有定點資源覆蓋范圍、服務半徑以及服務人群數量分布、疾病譜、參保人就醫需求、管理服務需要、醫保基金收支等計算服務缺口,深入分析資源配置供給狀況,在摸清底數基礎上,結合醫保定點資源服務規劃,開展定點管理工作。
加快建立補充工傷保險制度
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蒲俐。瀘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牟科 攝
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蒲俐說,目前,我省已經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同時出臺超齡等從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的政策,進一步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更好地保障群體權益。但是,職工一旦遭受工傷,用人單位仍需承擔工傷保險目錄外醫療費、停工留薪期間護理費、停工留薪期內工資福利待遇等工傷保險待遇,負擔仍然較重。
“建立補充工傷保險制度可以更好地提高職工工傷保障水平、分散用人單位經營風險、構建更加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蒲俐建議,要盡快開展建立補充工傷保險制度調研工作,廣泛聽取和征求用人單位的意見,積極對接商業保險機構,確定補充工傷保險的參保方式、保險繳費及賠付項目等內容,加快建立我省補充工傷保險制度,指導社保經辦機構、商業保險機構做好后期的參保宣傳和經辦工作。
加快城鄉居民老舊供水管道更換
省人大代表、納溪區杉樹灣生態禽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古幫澤。瀘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牟科 攝
城鄉居民老舊供水管道破損,不僅會造成水資源浪費,還存在對水質造成污染的風險,影響居民的日常用水,增加供水企業的運營成本。
省人大代表、納溪區杉樹灣生態禽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古幫澤建議,要強化資金支持力度,統一更換安裝供水管道,盡快將老舊管道進行更新,保證城鄉居民正常用水。同時,出臺相關政策法規,由水務部門統一供水,并完善收費標準。此外,應廣泛宣傳保護供水設施的重要性,號召廣大群眾養成愛護供水設施的良好習慣。
破解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難題
住瀘省政協委員、龍馬潭區副區長陸曹蓉
提高養老服務能力,如何破題?住瀘省政協委員、龍馬潭區副區長陸曹蓉建議,應按照“立足實際、需求導向、合理布局、綜合利用”的原則建設完善老年人活動場所,有效落實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用房政策。同時,加快構建居家養老服務標準體系,穩步推進居家養老機構硬件設施的提檔升級,積極拓展生活服務、康復護理、日托全托和康復輔助器具租賃等多項服務功能。
陸曹蓉說,還應建立完善醫養協作和“雙向轉診”機制,將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按規定納入醫保協議管理范圍,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臨終關懷等一體化的健康養老服務。同時,加大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培養力度,探索與職業院校聯合定向培養養老護理人員,在人才培養標準、教學計劃制定、學生實習實訓等方面與養老機構開展深入合作,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便同步發力,推動養老服務水平提升。
記者 羅森波 許世智 李獨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