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省兩會| 構建 “一橫兩縱”糧食物流樞紐格局
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著力補齊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農機等短板,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瀘州代表團成員、省人大代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馮軍專門圈劃了這處重點內容。結合前期的實地調研,她今年帶來了《關于加快構建 “一橫兩縱”糧食物流樞紐格局的建議》,希望省級部門重視糧食物流樞紐的建設。
馮軍告訴記者,瀘州地處川渝滇黔“結合部”,是四川糧食主產區及“千億斤糧食”增產任務重點地區和長江上游及川渝滇黔結合糧食集散區。從瀘州產業發展實際來看,全市每年需從外地調運大量原糧支撐千億白酒產業發展,確保糧食供應鏈安全穩定意義重大。
如今,瀘州已建成了瀘州港國際糧食物流產業園,形成集“政策性儲備—精深加工—物流集散”為一體的糧食循環產業鏈。如何用好這個園區?她建議加強區域聯動,構建“一橫兩縱”糧食經貿通道。“一橫”指沿長江糧食經貿通道,依托瀘州港國際糧食物流產業園,加強與江蘇、湖北等沿江港口合作,有效提高水運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兩縱”指北向和南向糧食經貿通道,北向主要依托江海貨輪、中歐班列,加強與黑龍江等省市、俄羅斯等國家的糧食主產地合作,暢通北糧南運通道和海上國際糧道;南向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優勢,打通四川南向開放合作渠道,不斷提升四川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省委、省政府將加快糧食物流產業發展,作為保障糧食安全和發展樞紐經濟的重要抓手。”馮軍說。
未來,加快糧食從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型、提高糧食綜合利用率,對推動經濟增長潛力巨大。為此,馮軍建議把建設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作為經濟增長的抓手,加快瀘州港總體規劃修訂獲批,支持瀘州等地深度加強與山東省日照市、濱州市等糧食強市建立友好合作,重點招引糧食頭部企業、做強延伸糧食產業鏈,推動糧食產業全鏈化、資源集約化、市場多元化發展,建成現代化糧食物流產業集群。
加強糧食對外貿易,是四川形成全面開放新態勢的探索實踐。馮軍建議,以糧食產銷合作為抓手,創建四川對外開放新模式。具體而言,要盡快打通物流關鍵節點,推進隆黃鐵路擴能改造,打通北部灣出海貨運通道,聯動廣西等沿海沿邊口岸,形成南向“多通道跨境、多口岸過境”的全物流體系。此外,要立足四川傳統優勢白酒產業,優化白酒產業鏈上游建設,加強中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成港口碼頭、倉儲設施等項目,做強糧食產業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