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溪竹海登上《時事報告》開年第1期
于1月8日出版的2025年第1期《時事報告》雜志刊發文章《竹海中的納溪》,詳細介紹了瀘州市納溪區依托豐富的竹資源大力發展竹海文旅、竹生態康養、竹循環產業的做法成效,宣傳推介了納溪區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把竹產業做成強區富民產業、建設“五好兩宜”和美鄉村的生動實踐。這是《時事報告》新欄目《小城名片》的開欄首篇文章。
《竹海中的納溪》
納溪,是竹的世界,綠的海洋。全區現有林地110萬畝,竹林總面積達96萬畝,在全區11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一半以上的面積被竹林覆蓋。
雖然記者來前對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的竹海有所了解,但實地帶來的震撼,仍讓大家脫口而出 :“百聞不如一見,‘中國特色竹鄉’名不虛傳,不愧有‘蜀南小竹海’之稱?!?/p>
雖時值冬天,但亞熱帶季風氣候帶來的溫潤環境仍讓滿山遍野的竹子蒼翠欲滴。徜徉挺拔秀麗的竹林之下,仰望細碎晴明的天空,聆聽輕風彈奏的竹韻,空靈的意境頓時充溢心胸。
在山上挖冬筍的老鄉說,納溪人祖祖輩輩種竹、用竹、吃竹,無竹不成家,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帶著我們調研的納溪林業和竹業局同志說,納溪人世世代代護竹、愛竹、賞竹,竹子是納溪綠水青山美麗鄉村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也是金山銀山的產業線,是老百姓的錢袋子和綠色銀行。
搞活“竹文旅”
假日休閑哪里去,納溪竹??粗袢?。
納溪區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地處長江之濱、永寧河畔,這里是四川盆地與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區域內溪谷縱橫、植被繁茂,130余條溪河穿境而過,溫暖濕潤的氣候極宜竹類生長。此地竹品種達200余個,其中不乏大量珍稀竹種,被稱為“西南竹基因庫”“竹種博物館”。
“山有竹山清,水遇竹水秀”。納溪的大旺竹海,遠近聞名,是康養旅游的勝地。駕車進入清晨的竹海,猶如駛入了一幅煙雨水墨畫 :果園、菜地、竹林人家,簇簇青青,小溪潺潺,極富詩情畫意。因絕佳的生態環境,納溪區獲得“中國森林養生基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進區”“天府旅游名縣”等榮譽。
登上竹海的最高處,極目遠眺,層巒疊翠,竹濤起伏,滿眼的蒼翠欲滴,令人心曠神怡。竹境養神、竹韻養心、竹食養身?!肮ぷ骼哿?,手機、電腦看多了,納溪是個好來處,這里春綠、夏涼、秋波、冬雪,是天然氧吧?!绷种窬值耐菊f。
漫步竹林,記者碰到了幾個游客,他們正在一戶村民家的竹林下挖冬筍,愉快的笑聲振林穿樾。挖冬筍是個技術活兒,要找到那些蟄伏在土壤里的冬筍,要靠豐富的經驗,得有人指導才行。老鄉說,采挖出的冬筍,游客會全部買走,不僅價格高于市場,還省了自己的人工。
納溪冬筍,金衣白玉,蔬中一絕。它脆嫩鮮美、肉質細嫩,低熱量、純天然,配上當地特產的臘肉或林下土雞,炒、煮、燉俱佳,是納溪“全竹宴”的必備食材。
陽光正好的中午,村民王先容家的竹林里,三五成群的跑山雞正在覓食,金線般的陽光透過竹林灑在雞身上,羽毛格外鮮亮?!吧B竹林雞,肉質鮮美,不易生病,不僅養殖成本低,雞糞還能肥林,關鍵是銷路好,供不應求?!?/p>
竹林是天然大棚,既不過陰,也不過曬,林下種蘑,恰到好處。在納溪,很多竹農把竹蓀等菌類種植作為林下經濟的必選。
清晨入竹去,萬籟寂無聲 ;深山有好酒,納溪竹里藏。竹韻酒風從來相伴!納溪有全國唯一的竹酒博物館?!凹{溪竹酒,用當地白酒,佐以竹枝、竹葉,再加靈芝、人參等中藥材精釀而成,既保有酒的醇香,又兼得竹與各類藥材的藥用價值,已獲得40多項國家專利?!敝窬撇┪镳^負責人朱天虎說。
碧落高遠,聽風穿林。傍晚時分,竹林小鎮上的“全竹宴”家家客滿,慕名“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交口稱贊 :納溪四季斑斕,山貨不斷,趟趟不虛此行,從未空手而還。
納溪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關于“讓竹林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重要指示精神,打好文旅牌,念好文旅經,實施“百里青山翠竹工程”,建設精品竹林風景線100公里,為納溪竹文化產業發展增添了濃綠的一筆。
做足“竹產業”
納溪因竹而美、因竹而富。全區年產竹筍102.24萬噸,加上林下雞、林中菌等,可實現竹林年畝產3萬元以上。
納溪的節奏閑適從容,離開竹海,下山而來,在納溪區“西部國際高新林竹產業園”內,展廳里,一眼望去,小到竹漿模塑杯、餐盒、工藝品,大到竹編器具、竹家具,從本色的竹制品,到科技含量十足的新材料,300余種產品,琳瑯滿目,涉及衣、食、住、行、用等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竹制品質量輕、拉伸強度高、耐腐耐用,塑料能做的,竹子基本都能做,不僅能“以竹代塑”,甚至在部分領域能“以竹代鋼”。
依托豐富的竹資源,納溪人以匠人之心、精湛之藝,抓住“以竹代塑”新機遇,搶占新賽道、做強“竹經濟”,實現了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讓竹子實現了“華麗轉身”。
“一根翠竹帶動多個產業、一根翠竹撐起一方經濟、一根翠竹致富全域百姓,竹子就是納溪綠色發展的‘金鑰匙’。”林竹局局長唐廷俊說。2024年,納溪區竹產業預計實現產值121.96億元,較上年增長17.47%,助力當地群眾人均增收7000元。
采訪中,記者趕巧遇到了來這里考察洽談的香港客商,他們剛和當地一家公司擬訂了20噸“以竹代塑”產品合同。香港客商說,在當前國際禁塑、限塑的大背景下,納溪的“以竹代塑”產品符合國際標準,是國際市場上的搶手貨。
2024年,看好納溪竹產業發展前景的宜賓五糧液集團,也與納溪區合作,成立了四川金竹公司,年產20萬噸特種竹纖維材料。
“竹子是理想的可再生纖維來源。2015年以前,全世界紙制用品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直到中國企業大量使用竹漿做原料后,全球紙制品行業才開始改變。將來,竹產業必將迎來大發展。”納溪區林竹局副局長王良鷹說。
紙漿用速生樹的采伐周期一般是6到8年,而一些竹子,比如納溪的楠竹60天就能長到20米高,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之一。一片管理良好的竹林,每年都可以采伐。相比木漿,竹漿在生態可持續性、市場價格上有天然優勢。更重要的是,竹制品天然無污染,竹紙杯埋在土里,6個月就可完全自然降解,這是塑料不可比的。
一頭連著產業,一頭連著環保,納溪的竹海既是錢庫,也是碳庫、糧庫和水庫。據研究測算,1公頃楠竹林每年能固定二氧化碳11.63噸,是杉木的1.46倍、熱帶雨林的1.33倍。如果全球每年使用6億噸竹子替代 PVC 產品,預計將減少4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從全國碳市場交易價格看,2023年碳排放配額價格最高達82.70元 / 噸。納溪正在開發的竹林碳匯已有37.5萬畝,在全國碳匯市場交易,可反哺納溪生態,增加綠色效益,而整個納溪竹海的碳匯價值,將是一筆可觀的紅利?!奔{溪區林竹局副局長程亮告訴記者。
鉚足“竹干勁”
“這是由竹粉等多種植物材料制成的可降解吸管,不僅防燙耐用,還能解決紙吸管遇水易軟的問題。再如這個竹漿紙杯,倒上開水、扣上杯蓋,倒著拿也滴水不漏。這里面有好幾項專利嘞!”衡寬竹韻(瀘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徐滿告訴記者。
2024年,納溪區竹類企業取得國家專利42項,建成了6個省級現代竹產業基地,相關規模以上企業50余家,帶動區內近一半人口就業,是四川“省級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縣”。目前,納溪區已形成以制漿造紙為龍頭,以竹漿紙、紙包材、竹漿模塑、竹制新材料、竹家具和竹生活用品為主要產品的全竹產業鏈條。
為厚積產業發展的人才實力和創新實力,納溪區與國際竹藤中心合作,在納溪區設立了國際竹藤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時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等23家單位合作,共同開展科技創新,以推動優良竹種、竹基新材料的研發,力爭突破一批產業化前景良好的關鍵核心技術。同時,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萬元的人才發展基金,實施“高層次人才領航計劃”和“百名專家特聘計劃”,以吸引更多竹產業優秀人才。
在幾十年的接續奮斗中,納溪人實現了從賣原竹到用原竹、從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從初級加工到精深加工的全鏈經營發展模式。納溪人用翠竹般的堅韌勁拔,寫出了一篇竹產業發展的大文章。
“著眼未來,要形成竹產業的全球競爭力、產業主導權,必須解決好‘一高一低’問題,一高是人工采收成本高,一低是規模效益低?!奔{溪區林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易華宇說,“在坡陡山深的地方,一片占地10畝的竹林,如果采用人工刀砍方式,至少需要8到10名工人。人工費再加上運輸費,竹材的成本就高了。現在我們正在試驗用無人機、‘爬山虎’、鋼索等方式運送,將來加以推廣,能大大降低運輸成本?!?/p>
我國是世界上竹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是竹產品生產、貿易第一大國。要解決“一高一低”問題,需要包括竹產業在內的相關領域的共同努力?!耙钔诳萍剂α?,在竹種研發、竹材采運、竹產品制造等領域,進一步提高專業化、集約化、產業化水平。按國家規劃,到2035年,我國現代竹產業體系更加完善,主要竹產品進入全球價值鏈高端,建成世界竹產業強國。這也是納溪正在做的?!奔{溪區副區長陳瑚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