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多次從香港“打飛的”來瀘州看病
2024年9月,中國香港25歲的張女士來到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專程找四川省十大名中醫、皮膚科專家楊文信教授查看自己的病情。
張女士緩緩卷起衣袖和褲腿,四肢皮膚粗糙干燥,散布著紅斑、丘疹,還覆蓋著少量鱗屑,全身皮膚還有散在的色素沉著,整體皮膚暗沉,劇烈的瘙癢更是讓張女士苦不堪言。
在仔細查看張女士的病情后,楊文信教授確診她患上了中重度特應性皮炎。
除了讓患者通過中藥湯劑和西藥相結合的治療外,楊文信教授還增加了外用院內制劑潤膚膏,幫助患者滋潤肌膚減輕瘙癢。
14天后,當張女士再次踏進診室時,楊文信教授一眼就能看出她的變化:原本暗沉的皮膚色素沉著變淡了;上肢紅斑逐漸消退;丘疹也不再密密麻麻;皮膚干燥狀況大幅改善,鱗屑幾乎不見蹤影。
28天過去,當張女士第三次來到診室時,她的皮膚已基本恢復了正常的色澤和光澤度,色素沉著只剩下淡淡的痕跡;雙上肢的紅斑完全消失不見,丘疹也無影無蹤,皮膚變得柔軟而富有彈性。
張女士興奮地告訴楊文信教授,現在幾乎感覺不到皮膚瘙癢,睡眠質量也大大提高,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好了很多,并且要求再次口服中藥治療。
什么是特應性皮炎?
特應性皮炎是一種與遺傳相關的慢性皮膚炎癥性皮膚病,又稱異位性皮炎(AD),其主要特點是皮膚瘙癢,慢性、復發性、伴有其他過敏性疾病的一種皮膚病,即:瘙癢+多形性皮疹+皮膚干燥+過敏體質,患者常合并過敏性鼻炎、哮喘。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兒童是AD的常見患者群體,其療效不佳者可遷延至成年,同時AD也持續存在于成人中。
什么是特應性?
通俗解釋,特應性就是過敏性,是與生俱來或后天表現出來的過敏體質,對外界某些吸入物、食物等都表現出超出正常的敏感狀態。比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結膜炎都屬于特應性體質。
幫助判斷特應性體質的皮膚表現有:皮膚干燥、魚鱗病、毛周角化、掌紋癥、手足部皮炎/濕疹、眼瞼濕疹、乳頭濕疹、唇炎、復發性結膜炎、眶下褶痕、鼻下和耳根皺褶處濕疹、眶周黑暈、白色糠疹、出汗時瘙癢、對羊毛敏感、過度蟲咬反應、白色劃痕等。
特應性皮炎在不同年齡段的表現
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嬰兒期、兒童期、青少年及成人期、老年期。
嬰兒期(出生至2歲)
在出生后第二或第三個月開始發病,皮疹分滲出型和干燥型,均伴劇烈瘙癢。主要發生在兩頰、額頭及頭皮、頸部。
兒童期(2~12歲)
可由嬰兒期演變而來。皮損分濕疹型和癢疹型。典型的發病部位在肘前窩、腘窩、腕屈側、眼瞼、面部和頸部。
青少年與成人期(12~60歲)
與兒童期類似,主要累及肘窩和腘窩,亦可累及面頸部及手足,皮損可浸潤肥厚而呈苔蘚樣變。
老年期(60歲以上)
與成人期類似,主要累及面頸部及手足甚至全身,皮損可浸潤肥厚而呈苔蘚樣變。
如何自我初步判斷有無特異性皮炎呢?
如果有下列情況高度懷疑特異性皮炎,應該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從小皮膚干燥易起皮,不像其他小孩嫩嫩的;
●濕疹反復、散在發作,持續半年以上;
●除了皮膚癥狀還存在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哮喘
●家族里有血緣關系的其他親屬也有過敏性疾病。
特應性皮炎常見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皮膚干燥,過度燙洗;
●局部刺激:羊毛、合成纖維、緊而不合身的衣服、出汗過多等;
●環境因素:灰塵和塵螨是常見的過敏原,也是特應性皮炎惡化的誘因。此外,香煙、動物皮毛、霉菌等也是加重因素;
●感染因素:大多數患者存在皮膚感染,主要病原體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糠皮孢子菌等;
●食物因素:很多食品可能加重病情,如牛奶、蛋、堅果、海鮮、大豆、小麥等。
患者注意事項
衣:盡量穿純棉衣物,衣物分開漂洗;少接觸尼龍化纖深色等易致敏材料衣物。避免各種機械、化學物質刺激,避免搔抓、摩擦,毛織物、酸性物質、漂白劑等刺激。
食:避免飲酒和辛辣食物,建議患者咨詢醫生。如果食物和皮疹間的因果關系明確,建議避食上述食物4~6周,觀察皮疹改善情況,如患者既往無嚴重過敏反應史,必要時進行食物激發試驗。
住:房屋保持通風透氣,避免入住剛剛裝修不久的房屋;保持居住環境的衛生,盡量減少灰塵;控制環境中致敏物,如塵螨、動物皮屑,花粉等;避免過度干燥和高溫等刺激,居住溫度要適宜。
洗:及時清除汗液對皮膚的刺激,避免熱水燙洗,有些特應性皮炎患者喜歡通過熱水燙洗的方式緩解瘙癢,應堅決杜絕避免,過燙的洗澡水會進一步破壞皮膚屏障,加重疾病癥狀;建議患者縮短洗澡的時間和頻率,每周洗澡2-4次,每次盡量控制在10分鐘之內。
通訊員 馬艷萍 葉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