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四重”奏|下活川渝合作“一盤棋” 川渝高竹新區這樣落子
川渝高竹新區。新華網黃曉蕓 攝
新華網成都11月3日電(黃曉蕓、韓夢霖)連片的現代化廠房,平整寬敞的道路,繁忙有序的建設工地……11月2日,參加“奮楫爭上游·改革‘四重’奏——‘川渝一盤棋·唱好雙城記’”網絡主題活動的媒體記者們,走進位于四川省廣安市與重慶市渝北區交界處的川渝高竹新區,探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前沿陣地的發展密碼。
川渝高竹新區是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新區,作為深化川渝合作的橋梁,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試驗田”,川渝高竹新區如何“落子”,下活川渝合作“一盤棋”?
首先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坐上公交車川渝20路,川渝高竹新區的群眾到重慶主城區只需要一個小時,全程5元。今年4月8日,川渝南北大道三期通車,標志著從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到重慶市渝北區城區的“斷頭路”全部打通。從川渝高竹新區出發,開車抵達重慶主城區所需時間,從曾經的兩個多小時縮短至30分鐘。
同時,是縱深推進的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川渝高竹新區按照“經濟活動一體開展、社會事務分區管理”的理念,搭建起5個一體化、3個屬地化和28個重點領域改革事項的“5328”改革創新體系。
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新華網發(李吉 攝)
如今,改革的成效已初步顯現。過去需要分別到廣安、重慶兩地才能辦的事,現在也能在川渝高竹新區內辦理。川渝高竹新區建設線上線下政務服務平臺,在稅費征管、公安政務、用電服務、醫保服務等領域實現川渝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以用電服務為例,在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新區企業可實現用電業務跨省域“一窗受理、一站辦理、一體服務”,同時,該中心還按照“政策就高不就低”原則,全面梳理川渝兩地電力政策制度差異44項,已統一40項。
目前,川渝高竹新區建成區面積6平方公里,主要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核心零部件、生態文旅康養、都市近郊現代農業。工業產業主要生產汽車零部件,其中80%企業來自重慶,90%產品為重慶配套,初步形成以汽車研發制造為主的裝備制造業集群。
“奮楫爭上游·改革‘四重’奏——‘川渝一盤棋·唱好雙城記’”網絡主題活動于10月28日啟動,將持續至11月3日。活動中,采訪隊伍前往宜賓、瀘州、重慶、廣安、成都等地,走進工廠車間、農家院落、現代農業園區,探訪川渝兩地在原創性差異化改革舉措、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等方面的既有探索以及具有川渝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等內容。(完)
